一二六、捉猴
在東北,彭北秋曾經在一個德國人家裡,看到歐洲殖民者記錄下一段罕見的影像。
他們雇傭當地的土著,僅僅利用一個中空的葫蘆,就能捕捉到聰明靈活的猴子。
方法簡單,卻屢試不爽,並暗藏深刻的道理。
首先,他們把一個完整的葫蘆掏成中空,葫蘆口也不能太大,僅能讓猴子空手伸入。然後在葫蘆裡放進猴子最愛吃的水果等食物,並把葫蘆固定在猴子經常出沒的樹乾上。
一切準備就緒,隻等猴子上鉤。
這時,一隻倒黴的猴子發現了葫蘆,迫不及待地伸手進去抓取食物。可令它震驚的是,當它握住食物後,它的手卻再也拔不出。
原來,攥起的拳頭,卡住了回路。
猴子的智商雖然很高,但它早忘了此時隻要輕輕鬆手就能擺脫束縛。可心中的貪欲或者執念,讓它死都不肯放手。
雖然瘋狂掙紮,卻無法掙脫,隻能眼睜睜地接受被捕捉的命運。
猴子這種“不願撒手”的個性,到底是值得嘲笑還是值得警醒呢?應該是後者吧。
我們常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很多時候,學會放手,也是一種成熟的標誌。
可是,在利益麵前,在意識麵前,在權力麵前,有幾個人做得到?
彭北秋的計劃,就利用了這個原理。
他利用黎明的假情報作食物,同時調動了複興社、調查科、中共,甚至還有日本人的注意。人類的很多煩惱似乎與猴子遭遇類似。猴子被葫蘆套住了手,人類往往被“葫蘆”套住了靈魂。
毒丸計劃第一階段效果顯著,大獲成功。
餘下的,就是在混亂中找出異動的鯨落,找出沉不住氣的釘子,找出殺害彼岸花的真凶。
他有了五成把握。
餘下的,交給時間。
“你不要小看敵人。”這個人說:“我們目前的所作所為,就是在上海地區製造矛盾,讓中國人自己內鬥。”
昏暗的燭光下,他的目光疲倦:“這是頭等大事,所以,我們準備啟用你。”
劉琴婷歎了一口氣,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她終於明白了這個人的用心。
“我懷疑,我們中間有對手的人,敵人已經滲透進來了,所以,找出這個人,這才是關鍵。”
“關於這個滲透的人,有什麼情報,或者線索?”
“沒有,一點都沒有,我們是盲人,什麼也沒有看到。我懷疑,這個人就是烏鴉。”
外麵,忽然傳來一陣狗吠。
劉琴婷說:“我要回去了。在外麵不能呆太久。我不能讓丈夫懷疑。”
這個男人沒有說話,一把將劉琴婷拉入懷中……
張炎死在一名妓女的肚皮上。
陰影中透著鮮嫩的臉已變得蒼白,深邃的眼瞼和頰上的痣,也許是陳腐的水草,也許是浮草般被丟棄的生命。柔荑河岸,晨畔曦露,一條人命就這樣失去了。
法醫正在仔細的檢查。
彭北秋趕到的時候,毛主任就在一旁看。
幾個小時以前,還一起喝酒的人。
毛主任急得團團轉:“怎麼辦,怎麼辦?”
彭北秋問:“人是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