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健康體檢已成為人們關注自身身體狀況的重要方式。然而,拿到體檢報告時,不少人卻被“高血脂”三個字弄得一頭霧水。尤其是那些身材苗條,既不胖也不愛吃肉的人,更是難以理解為何自己會與高血脂“結緣”。咱們國家有40.4的人患有高血脂,在體檢人群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50,堪稱“三高”之首。這意味著,在你的身邊,大約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是高血脂患者。
老張是一位身材清瘦的上班族,日常飲食以素食為主,幾乎不碰肉類。他自認為生活習慣健康,可體檢結果卻顯示他血脂偏高。這讓老張十分困惑,明明吃得清淡,體重也正常,怎麼就血脂高了呢?和老張有同樣疑惑的人不在少數,很多瘦子都覺得高血脂是胖子的“專利”,與自己無關。事實真的如此嗎?接下來,我們就從中醫原理、道家思想以及現代醫學的角度,深入探討瘦子也會得高血脂的原因。
血脂的“來龍去脈”:輸入、合成與轉出
在探討瘦子患高血脂的原因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血脂在身體裡的代謝過程。所有血脂,在身體裡都需要經過輸入、合成、轉出三個步驟。這其中,無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導致高血脂。就好比一個工廠的生產流程,原材料輸入、產品加工製作、成品輸出,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故障,都會影響整個生產的正常進行。
輸入環節:吃出來的“隱患”
先來看輸入環節,也就是我們日常的飲食。很多人認為,吃進去的脂肪會直接變成血脂,所以隻要不吃脂肪就不會血脂高。但實際上,每一滴血脂都是我們身體再合成的,吃進去的脂肪無法直接轉化為血脂。不過,你吃得多,身體合成血脂的原料也就變多了。
導致高血脂的第一個輸入因素,是長期吃過量的膽固醇。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包括肥肉、蛋黃、動物內臟、雞皮、黃油等等非水產動物的油脂。30年前醫學家就發現,長期大量食用這些食物的人,血脂會升高;而減少食用後,血脂也會隨之下降。不過,膽固醇並非完全的“壞脂肪”。最近5到10年,營養學家、醫學家明確認為,隻要每天控製膽固醇攝入量在500g以下,大概率不會出現高血脂。這個量大約相當於每天不超過兩個雞蛋,也就是一個完整的雞蛋,再搭配一點其他含有膽固醇的食物即可。
除了膽固醇,過多的碳水化合物也是導致高血脂的重要因素。具體來說,就是主食超過了一天總能量的60。即使是完全吃素的人,如果在嚴格控製脂肪攝入時,因容易饑餓而大量食用主食來填飽肚子,這些過量的碳水化合物最後也會在身體裡轉化成血脂,尤其是導致甘油三酯升高。就像老張,雖然吃素,但主食吃得多,這就可能是他血脂高的原因之一。
此外,能量過剩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不管營養結構多麼合理,隻要吃進去的能量大於消耗的能量,造成肥胖,就會成為高血脂的風險因素。正如道家所說:“飲食如服藥,需‘中病即止’,過量則成‘毒’。”過度飲食會使胃氣不降、脾氣不升,不僅會導致消化不良、肥胖,還可能引發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謝性疾病。中醫也認為,暴飲暴食、過食肥甘厚味、嗜好飲酒及夜宵等不規律的飲食習慣,會損傷脾胃,導致體內水液代謝失衡,痰濕內盛,久則化熱,代謝失司,過剩的營養物質堆積化為膏脂,不能排除體外,從而引起血脂升高。《素問·痹論》所言:“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轉出環節:“出口”不暢的問題
說完輸入,再看轉出。血脂出去得少了,自然就會升高。血脂,尤其是膽固醇,能否逆向轉運到身體外,這個過程需要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來完成。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由不飽和脂肪和蛋白質載體組成的。其中,不飽和脂肪這個原材料,我們自己無法合成,必須從食物中獲取。這就意味著,如果體內不飽和脂肪不夠,血脂就沒辦法從這一通道排出體外。像魚肉、堅果、菜籽油、亞麻籽油等食物,都富含不飽和脂肪,每天的菜單上,這些食物最好要不低於總能量的17,才能保證血脂在轉出環節不出問題。
合成環節:眾多因素的“綜合作用”
輸入和轉出都是間接影響血脂升高的因素,而血脂升高最關鍵和最直接的環節是合成。影響血脂合成的因素較多,首先是年齡和性彆。不論男女,從20歲之後到60歲之前,血脂都會持續升高,這是不可改變的自然進程。不過,男女有彆,女性的雌激素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能夠控製血脂升高,而女性絕經之後,雌激素的這份保護作用就會逐漸消失。所以,男性30歲以後就應關注自己的血脂和心血管風險;女性則要特彆警惕絕經前後這段時間,這是血脂波動和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飲酒也是影響血脂合成的重要因素。酒精會影響肝臟功能,而肝臟是血脂代謝的關鍵部位。研究發現,酒精可以直接導致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升高。但喝酒也不能一概而論,少量到中量的飲酒,可以激發肝臟脂肪酶的活性,加快脂肪代謝,功過相抵,對血脂影響不大。然而,如果大量飲酒,或者已經有脂肪肝還繼續飲酒,就會進一步加重高血脂。
除了年齡、性彆和飲酒,吸煙、攝入反式脂肪酸、合並其他代謝疾病如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以及肥胖等,也會影響血脂合成。吸煙看似能減肥,實則隻是讓人看起來瘦了,血液中的脂質不僅不會減少,還會增加9.1左右;攝入反式脂肪酸這種人工合成脂肪,會百分之百嚴重增加血脂合成,所以在挑選食物時,一定要看清標簽上的成分表,注意避開;而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以及肥胖等代謝問題,會相互影響,促使血脂合成過多,分解減少。
從中醫角度來看,情誌不遂也是導致血脂升高的原因之一。“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百病皆生於氣”。長期的情誌失常或過度刺激等不良情緒,會造成臟腑氣機紊亂,導致氣機不暢。“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陰陽失衡,以致津液的生成、疏布和代謝障礙,脂濁蓄積日久,就會引發高血脂。比如,長期處於焦慮、緊張狀態的人,內分泌係統會受到影響,進而乾擾血脂的正常代謝。
勞逸失常同樣會影響血脂。長期不規律、不健康的勞逸作息,會使臟腑功能代謝異常。子醜之時肝膽經當令,若勞累過度、晝夜顛倒等,會致使陰陽不和,氣血失暢;喜靜少動則易使氣機壅滯,脾胃水液運化代謝障礙,積滯內停,日久而成痰濁瘀血,最終導致高血脂。
瘦子患高血脂的特殊原因:脂肪分布異常
你可能已經發現,血脂合成這個環節比輸入、轉出更難把握。一方麵,年齡、性彆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另一方麵,影響合成的因素眾多。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年齡、性彆、飲酒、吸煙、合並其他代謝疾病以及肥胖等因素,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一件事——脂肪分布異常。
脂肪分布異常,就是脂肪沒有待在它該待的地方,比如臀部、大腿、皮下等原本儲存脂肪的地方,而是跑到了肝臟、腎臟、心臟等內臟附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內臟脂肪增加。一個人如果肚子大、兩腿細,即使體重正常,也可能是高血脂、高血糖乃至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這就是為什麼有些瘦子也會得高血脂。相反,如果一個人肚子不大,屁股大腿胖,那他可能是個健康的胖子。當然,肥胖到了一定程度,都會導致脂肪的異常分布增加,也會引起血脂升高,所以還是要控製好體重。
從道家養生的角度來看,人體就像一個小宇宙,需要保持平衡與和諧。當脂肪分布異常時,就打破了這種平衡,身體就容易出現問題。我們應該遵循道家“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的理念,調整生活方式,保持身心的平衡,以維持正常的脂肪分布。
如何預防高血脂:生活方式的調整
雖然年齡、性彆我們無法控製,但我們可以通過調整生活方式來對抗脂肪分布異常,預防高血脂。除了減肥、不吸煙、適量飲酒、控製膽固醇食物的總量之外,更重要的是運動。高血脂預防指南建議,每周要保證不少於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就可以達到預防效果。比如,可以選擇慢跑、遊泳、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這些運動能夠促進脂肪代謝,降低血脂水平。同時,還可以重點進行一些腹肌、腰背肌、臀大肌的力量訓練,輔助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增加這些區域肌肉的體積和質量,就能很好地對抗脂肪分布異常。
在飲食方麵,我們可以借鑒道家“不時不食”的理念,順應節氣調整飲食。春季多食芽菜疏肝,冬季多食根莖固腎。同時,要遵循中醫的飲食原則,避免暴飲暴食,減少肥甘厚味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全穀物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助於降低血脂。例如,洋蔥富含前列腺素a,有助於舒張血管、降低血脂;芹菜富含膳食纖維,能加速腸道蠕動,帶走多餘脂肪;山楂所含黃酮類化合物能調節血脂,日常可製成山楂茶飲用。
保持良好的心態也至關重要。道家追求內心的寧靜與平和,認為“心主神明”,過食肥甘厚味會化生內熱,上擾心神。而不良的情緒又會影響臟腑功能,導致血脂代謝異常。所以,我們要學會調節情緒,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避免長期處於焦慮、緊張、憤怒等不良情緒中。
思考與啟示:關注血脂,守護健康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高血脂並非隻是胖子的問題,瘦子同樣可能受到它的困擾。血脂的正常與否,與我們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情緒狀態等密切相關。我們不能僅僅根據身材來判斷自己是否會患高血脂,而應該從多個方麵關注自己的健康。
在這裡,給大家留下幾個思考題:你是否了解自己的血脂水平?你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是否健康?你能做到每周不少於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嗎?如果你已經存在高血脂的問題,你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來控製它呢?
希望大家通過這篇文章,能夠更加重視血脂健康,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做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高血脂的發生。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彆忘了點讚並關注,後續我還會分享更多關於健康的知識,帶你一起探索保持身體健康的奧秘!
喜歡血管清淤指南血脂養護日常方請大家收藏:()血管清淤指南血脂養護日常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