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篇破題:25歲程序員體檢報告“亮紅燈”,年輕人高血脂不是“危言聳聽”
“醫生,我才25歲,怎麼會高血脂?”拿著體檢報告的小李滿臉疑惑。作為互聯網公司程序員,他每天久坐10小時敲代碼,外賣偏愛炸雞、紅燒排骨,淩晨1點後才放下手機,周末要麼補覺要麼宅家打遊戲——這樣的生活持續1年,他的血脂報告上,總膽固醇tc)6.3o正常<5.2o)、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dc)4.5o正常<3.4o)、甘油三酯tg)2.9o正常<1.7o),三項核心指標全部超標,被診斷為“混合型血脂異常”。
無獨有偶,22歲的大學生小張因突發劇烈腹痛入院,檢查顯示甘油三酯高達13.2o,誘發了急性胰腺炎。追問生活習慣,她每天至少喝2杯含糖奶茶,零食不離薯片、蛋糕,大學3年幾乎沒去過操場,bi體重指數)達30.1kg2重度肥胖)。
這兩個案例並非個例。《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3》數據顯示,我國1844歲青年人群血脂異常患病率已達24.1,較2012年上升7.2個百分點,且超60患者無明顯症狀,直到體檢或發病才察覺。過去“高血脂是中老年人專屬病”的認知,早已被現實打破——不良生活習慣正讓年輕人的血管提前“生鏽”,埋下心腦血管疾病的隱患。
二、科學解答:年輕人為什麼會被高血脂“盯上”?中西醫雙視角拆解誘因
要弄明白年輕人患高血脂的原因,需從“現代醫學機製”和“中醫體質病機”兩個維度分析,而不良生活習慣是核心誘因,心理狀態、遺傳因素則是重要推手。
一)現代醫學視角:3大習慣直接打亂血脂代謝
血脂並非“壞東西”,而是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及脂蛋白的總稱,其中dc壞膽固醇)負責將膽固醇運到血管壁,c好膽固醇)負責將多餘膽固醇運回肝臟代謝。年輕人的以下習慣,會直接打破這種平衡:
1.“高糖高油”飲食:給肝臟“添堵”的“元凶”
年輕人偏愛“重口味”:油炸食品炸雞、薯條)、高糖飲料奶茶、可樂)、加工零食薯片、蛋黃酥)。這類食物中的飽和脂肪如動物油脂)會刺激肝臟合成更多dc,反式脂肪如人造奶油)會同時升高壞膽固醇、降低好膽固醇,添加糖如奶茶中的果葡糖漿)則會轉化為甘油三酯堆積在血液中。
臨床研究顯示,每周吃油炸食品超3次的年輕人,血脂異常風險是普通人群的2.3倍;每天喝1杯500含糖奶茶,甘油三酯超標風險增加1.8倍。小李每天攝入的油炸食品,讓肝臟長期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壞膽固醇自然居高不下。
2.“久坐不動”模式:讓血管失去“清道夫”
年輕人因工作、學習、娛樂,日均久坐時間超8小時的占比達68,每周運動不足1次的超50。長期缺乏運動,會導致兩個關鍵問題:一是代謝率下降,多餘熱量轉化為脂肪堆積在肝臟,引發“非酒精性脂肪肝”,進而影響膽固醇代謝;二是c好膽固醇)合成減少,血管失去“清道夫”,壞膽固醇更容易沉積成斑塊。
數據顯示,久坐不動的年輕人,c水平比規律運動者低1520,血脂異常風險高37。小張3年幾乎不運動,好膽固醇水平僅0.8o正常>1.04o),相當於血管失去了“清潔能力”。
3.“熬夜+壓力”:給血脂代謝“踩刹車”
《中國青年睡眠報告》顯示,38.2的年輕人每天睡眠不足6小時,40淩晨1點後入睡。夜間是肝臟代謝膽固醇的“黃金時段”,熬夜會打亂肝臟生物鐘,導致壞膽固醇合成增加、好膽固醇減少。
同時,年輕人麵臨的工作kpi、學業壓力,會讓身體持續分泌“皮質醇”應激激素)。皮質醇過高會促進脂肪分解,遊離脂肪酸進入血液後,會間接升高甘油三酯和壞膽固醇。臨床觀察發現,長期焦慮的年輕人,血脂異常患病率比心態平和者高2.1倍。小李因趕項目頻繁熬夜、焦慮,進一步加重了血脂問題。
二)中醫視角:“脾失健運”是年輕人群高血脂的核心病機
中醫雖無“高血脂”的病名,但根據年輕人常見的“肥胖、頭暈、乏力、舌苔厚膩”等症狀,將其歸為“痰濁”“濕阻”範疇,核心病機是“脾失健運”。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就像身體的“營養加工廠”,負責將食物轉化為氣血津液,再輸送到全身。年輕人的不良習慣,恰好會“傷脾”:
過食肥甘厚味如油炸、甜膩食物),會讓脾“超負荷”,無法及時代謝水濕,水濕聚集成“痰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久坐不動會導致“氣血瘀滯”,脾的運化功能得不到氣血滋養,進一步減弱;
熬夜、壓力大會“耗傷脾陰”“肝氣犯脾”——熬夜讓脾失去夜間濡養,壓力大導致肝氣鬱結,進而影響脾的運化,形成“脾虛→痰濕→血脂高”的惡性循環。
從體質來看,年輕高血脂患者多為“痰濕體質”,表現為:腹型肥胖、肢體沉重、容易犯困、大便黏馬桶、舌苔白膩。小李和小張都有明顯的痰濕體質特征,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他們的血脂問題會在短時間內加重。
三)不可忽視的“遺傳因素”: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需警惕
少數年輕人的高血脂與遺傳相關,最典型的是“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d受體基因突變),導致壞膽固醇無法正常代謝,即使生活習慣良好,也可能在青少年時期出現血脂異常,且心血管疾病風險極高——未治療者男性50歲前心梗風險達50,女性60歲前達30。
若家族中有直係親屬父母、兄弟姐妹)在50歲前確診冠心病、腦梗死,或有高血脂病史,建議18歲後每年查1次血脂,排除fh風險。
三、危害警示:年輕人高血脂,比“沒症狀”更可怕的是“悄悄傷血管”
很多年輕人覺得“高血脂沒不舒服,不用管”,但血脂異常的危害具有“隱匿性、累積性”,就像血管裡的“慢刀子”,長期忽視會引發嚴重後果:
1.血管提前“老化”,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翻倍
年輕人的動脈血管本應光滑有彈性,但壞膽固醇會像“水垢”一樣沉積在血管壁,形成“粥樣斑塊”。這個過程可能持續1020年,初期無症狀,但斑塊會逐漸增大、變硬,導致血管狹窄——堵在冠狀動脈會引發冠心病、心梗,堵在腦血管會引發腦梗死,堵在下肢血管會導致下肢疼痛、無法行走。
臨床數據顯示,2540歲血脂異常患者中,12已出現頸動脈內膜增厚動脈粥樣硬化早期信號),而內膜每增厚0.1,未來10年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增加15。
2.誘發急性胰腺炎,可能危及生命o,會在胰腺內分解為“遊離脂肪酸”,刺激胰腺細胞引發炎症,即“急性胰腺炎”。這種病起病急,表現為劇烈腹痛、惡心嘔吐,嚴重時會導致休克,死亡率達1020。前文的小張,就是因甘油三酯嚴重超標誘發了急性胰腺炎。
3.傷肝又傷糖,脂肪肝、糖尿病找上門
長期高甘油三酯會導致脂肪在肝臟堆積,引發“非酒精性脂肪肝”——我國青年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已達20,80與血脂異常相關。若不乾預,脂肪肝會逐漸發展為肝炎、肝硬化。
同時,血脂異常會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導致“胰島素抵抗”,增加2型糖尿病風險。臨床研究顯示,年輕血脂異常患者,未來5年患糖尿病的風險是普通人群的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