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蒲羅中已經向你投降!】
太極殿中,李元吉看著眼前忽然彈出來的消息,眉頭不禁挑了挑。
蒲羅中?
他知道這個地方。
就是相當於後世新坡的地方,隻是位置比較重要,國力十分溺弱的一個勢力。
甚至大唐要是征服這個地方,都用不著出動一萬人大軍,僅僅隻是三五千人就能夠踏平這裡。
他原本都不放在心上,但是沒有想到這個蒲羅中倒是有自知之明,竟然能夠主動投降。
“有意思。有趣!”
李元吉心頭喃喃自語了一聲,當即就點開了虛擬地圖看了過去,但僅僅隻是一眼,眼中卻浮現出了玩味之色。
“有意思。十分有意思!”
同樣的話語,但卻是兩種不同的意境。
此刻,李元吉在虛擬地圖上看去,蒲羅中已經表示了臣服,他已經能夠看到大致的情況。
可現在的情況卻是。
蒲羅中國都已經標記為了臣服的綠色,但是其他的地方卻仍舊標示為敵對的紅色。
甚至若是地圖放大了來看,就連蒲羅中國都之中,除了王宮之外是表示臣服的綠色之外,其他絕大部分地方仍舊標示著敵對的紅色,其中間雜著大量中立的黃色。
這麼一看,李元吉的眼神頓時就變得玩味了起來。
“嗬。”
“國王臣服,朝臣不服?”
“亦或者說是,蒲羅中王已經臣服,但是手底下的諸多掌握實權的諸侯們仍舊不願意臣服大唐?”
若是放在之前,李元吉心底會表示疑惑,但是現如今他已經十分平淡。
世間攘攘,皆為利往。
國王的利益,終究隻是代表國王的利益,不可能直接就代表手底下所有人的利益。
一眾臣子的利益和訴求,也永遠不可能與國王一致。
這道理不僅僅隻是蒲羅中,放之四海而皆準。
哪怕是大唐也不例外。
哪怕他作為皇帝,利益也不見得能夠與朝堂裡麵的臣子們保持一致。
隻是,他比較特殊,他可以爆兵。
他強行、強製維持住了,朝臣的利益和皇帝的利益保持一致,不讓、也不容忍任何人違逆他的利益。
不過。
如他這般終究隻是個例,蒲羅中的情況才是絕大多數的,正常的情況。
“算你投降的快。”李元吉心頭喃喃一聲,心裡麵多了一絲玩樂的興致。
若不是這個時間,若不是現在他心情不錯,哪怕蒲羅中國王已經投降,他也根本懶得理會。
不過。
識時務的人總是能夠獲得人的青睞,或者說是獲得格外的機會。
就如同現在的蒲羅中國王。
李元吉高興之下,也不在乎其他的事情,直接沒放在心上,反而腦海裡麵直接就聯絡了身在扶南的張功:
“蒲羅中國王已經投降,隻不過仍舊有稍許的阻礙,你身在扶南,適當的時候,可以自行決定如何處斷。”
“遵旨,陛下。”
“事情不用給我彙報,一切你都可自決。”
“謝陛下信任!臣絕不辜負陛下信賴!”
張功洪亮的聲音中,李元吉直接就斷開了連接,注意力重新放回了眼前的朝堂上,頓了頓,然後問道:
“方才朕有點走神。剛才你們說到哪裡了?”
若是放在平日,皇帝敢這樣說話,朝臣們定然要憤憤不平,甚至有那想要博取名聲的人站出來指責皇帝的不好之處。
可如今滿殿朝臣們卻是儘皆躬身一禮,絲毫沒有一個人跳出來。
為首的王揚則是站出來說道:“陛下日理萬機,理當保重身體。若是感覺疲倦,朝會可以延期到明日,待陛下身體康健,精神充沛之後再開始。”
其餘朝臣等儘皆默不作聲,沒有一個出言反對,反而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
這一幕看的李元吉想要笑,人的地位果然是隨著聲望和威望而變化。
顯然。
他如今在朝臣們心目中的地位已經足夠的高,甚至已經反過來變得朝臣們適應他,而不是他這個皇帝來適應朝堂。
嗬!
李元吉嘴角上翹,無聲的笑了笑,這種全世界都圍繞著你一個人的感覺簡直讓人舒服的上天。
“難怪那麼多人想要乾坤獨斷,想要成為說一不二的暴君,這樣的感覺屬實爽上天了。”
不過。
這樣的感覺在爽,也沒有香火之力湧來的那種舒爽,那種從裡到外都蛻變,感覺整個人生命本質都在蛻變的感覺爽。
李元吉瞬間就清醒了下來,重新變得冷靜,對著王揚笑了笑,說道:“朕日理萬機,尚書令何嘗不是,諸位朝臣們又何嘗不是。”
一句話,瞬間就打破了朝堂上的嚴肅氣氛,所有人的心頭都放鬆了下來,並且湧出了一股淡淡的感激。
雙方的身份和地位,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李元吉竟然還真記得他們的付出,哪怕隻是口頭上,也足以讓這幫人感動。
“朕也知曉諸位的勞累,今日晚間,朕就在這太極殿內設宴,君臣共圖一樂,以酬諸位為國操勞之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罷,李元吉直接抬手,製止了朝臣們的拜謝,直接就問道:“朕剛才有點走神,兵部的事情說完了,現在該誰了?”
剛說完,李元吉就見到一名滿臉嚴肅的中年人走了出來,麵容冷峻,神態一絲不苟,整個人遠遠看著就知曉是個一絲不苟的人。
“臣,刑部尚書李靖有事要奏!”
李靖。
李靖!
李元吉的眼睛眯了眯,他對於李靖說不上喜歡,兩個人本身就沒有什麼交集。
甚至。
李世民敢於在玄武門發動軍事政變,要說沒有獲得李靖等在外執掌大軍的實權人物的首肯或者默許,他是一丁點都不相信。
不過,現如今李世民已經死了,皇位最終也是他坐了,也沒有發掘出李世民和李靖勾連的確鑿證據。
以李元吉今時今日的實力和地位,也說不上厭惡李靖。
隻是,雙方終究是日常聯係較少,要說多麼熟絡也不對,不過李元吉對於李靖的為人還是認可的。
往事俱都如煙散。
李靖終究是對大唐的建立,對於這個朝廷立下過汗馬功勞的人,且都是出於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