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端起茶杯,跟幾位老戰友碰了碰:“咱們這些老家夥,退下來了還能看到這樣的乾部,心裡踏實。陸雲這樣乾下去,老百姓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咱們當初的決定,沒做錯。”
張老和李老紛紛點頭,陽光透過窗戶,照在他們布滿皺紋的臉上,也照在桌上那份寫滿民生實績的材料上。窗外的海棠花正開得熱鬨,就像陸雲在京都推開的那些民生實事,正一點點綻放出溫暖的成效。
沒過多久,周老收到倩倩發來的消息,說陸雲最近又在忙著調研東北的糧食生產,還協調了農業專家去指導農民科學種植,爭取今年能再增產。周老把消息念給幾位老戰友聽,大家臉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樣的乾部,值得托付,也值得期待。
陸雲把這些情況整理成材料,準備提交給相關會議。他在材料裡寫道:“城市治理不能隻看‘麵子’,老百姓的‘裡子’才是根本。管網改造要是隻圖顯眼、不顧實效,花再多錢也解決不了問題,還會涼了群眾的心。”
這天晚上,陸雲又想起陳建國的信。他拿出信紙,在空白處寫道:“一定要讓江州的老百姓,明年雨季不用再蹚水回家。”寫完,他把信放進抽屜,和之前收到的西北村民來信放在一起——這些來自基層的聲音,都是他工作的方向。
接下來的日子,陸雲一邊推動製定《全國城市內澇治理指導意見》,一邊關注江州的整改情況。當地按要求調整了改造計劃,優先對老城區管道進行擴容,還邀請陳建國等居民當監督員,每周公示施工進度。
一個月後,陳建國給陸雲寫了第二封信,信裡說:“現在老城區開始挖管道了,施工隊還跟我們商量怎麼減少影響,再也不是之前‘隻管乾活、不管我們’的樣子了。陸委員,謝謝您還惦記著我們這些老百姓的事。”
陸雲拿著信,心裡踏實了不少。他知道,解決城市內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隻要從群眾的需求出發,把錢花在實處、把事做到細處,就一定能慢慢改善。他把陳建國的信轉給工作組,附上一句話:“這就是我們工作的意義。”
此後,陸雲又推動在南方多個城市開展內澇治理試點,推廣閩市的分級改造和群眾監督模式。他常對身邊的人說:“數據能告訴我們問題在哪,但群眾的感受才能告訴我們,工作有沒有真的做好。城市治理,終究要圍著老百姓的需求轉。”
春日的午後,陽光透過四合院的窗欞,灑在紅木八仙桌上。倩倩外公周老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溫熱的龍井,目光落在桌上剛送來的兩份材料上——一份是陸雲推進南方城市內澇治理的簡報,另一份是全國農村飲水安全的進展報告。
“你們瞧瞧陸雲這勁頭,到京都沒歇腳,先紮進了兩件大事。”周老把材料推給身邊幾位老戰友,手指在“農村飲水”和“城市內澇”上分彆點了點,“一個關乎農民喝水,一個關乎市民避澇,全是老百姓的心頭事。”
坐在對麵的張老接過材料,老花鏡往鼻梁上推了推,先翻到農村飲水那頁。看到“12個省份偏遠鄉村飲水安全覆蓋率提升8”的數字,他忍不住點頭:“我前陣子去西北考察,老鄉說現在擰開水龍頭就有乾淨水,不用再跑幾裡地挑水,這都是陸雲的功勞。”
“可不是麼,他在漢東就搞過淨水站,到了全國層麵,還能把那套‘縣域統籌+鄉鎮運維’的法子推開來。”旁邊的李老接過話,想起之前聽水利部的老部下說的細節,“為了摸清楚農村管網老化情況,他派工作組跑了兩百多個村子,連管道的使用年限都查得明明白白。”
周老放下茶杯,指尖在城市內澇簡報上劃過:“南方那幾個城市,年年淹水年年改,錢花了不少沒見成效。陸雲倒好,不先聽彙報,直接把老百姓的來信拍在會上,查資金去向、看施工質量,連老城區上世紀的舊管道都沒放過。”
張老翻到簡報裡江州的案例,指著“老城區管網改造投入增加5倍”的內容:“以前有些乾部改造隻修主乾道,看著光鮮,老百姓還是遭罪。陸雲倒好,知道老城區才是積水重災區,把錢往實裡投,還讓居民當監督員,這才叫真辦事。”
“還有農業上的事,我聽農業部的人說,他為了推節水農業,在河南的田裡蹲了兩天,跟種糧大戶聊滴灌技術怎麼省水、怎麼增產。”李老喝了口茶,繼續說道,“不是坐在辦公室裡定政策,而是真往地裡紮,這樣搞出來的法子,農民才願意用。”
周老想起去年推薦陸雲時的情景,當時還有人擔心他“太實誠,在京都玩不轉”,現在看來,這種“實誠”正是最難得的。“他在漢東的時候,就不搞形象工程,一門心思抓淨水站、養老站;到了京都,還是老樣子,不盯著數據好看,隻盯著老百姓是不是真受益。”
張老放下材料,歎了口氣:“現在有些年輕乾部,一到高位就忙著聽彙報、看報表,數據搞得漂漂亮亮,實際問題一個沒解決。陸雲倒好,不管在漢東還是京都,眼睛始終盯著老百姓的需求,這樣的乾部,咱們當初沒看錯。”
“我聽說他為了農村飲水的事,專門開了好幾次協調會,把水利、財政、地方的人湊到一起,解決資金和技術難題。”李老補充道,“有個省份偏遠鄉村缺水,他還協調了專項撥款,讓當地建了淨水站和蓄水池,現在老鄉們再也不用愁喝水了。”
喜歡名義我改變了漢大幫的命運請大家收藏:()名義我改變了漢大幫的命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