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業大學的團隊第一個行動起來,對接了東部某草莓種植合作社。專家們帶著檢測設備住進村裡,連續一周在大棚裡取樣、監測,最終找出了白粉病的誘因——溫濕度過高且通風不足。他們不僅給出了“白天通風、夜間控溫”的方案,還手把手教農戶用物聯網設備精準調控環境。
半個月後,合作社的草莓白粉病發病率從30降到了5。負責人興奮地給陸雲打電話:“專家來了之後,草莓不僅病少了,口感還更好了,現在批發價都漲了2塊錢一斤!”陸雲聽著,立刻把這個案例分享給其他高校,鼓勵他們加快對接進度。
華東農業大學則把重點放在了西部養殖基地的禽流感防控上。專家團隊不僅給雞群做了全麵檢疫,還幫基地建了“消毒檢疫隔離”三位一體的防控體係,免費培訓了10名防疫員。“以前怕禽流感怕得睡不著,現在有專家盯著,心裡踏實多了。”基地負責人說。
除了線下指導,高校還搭建了線上技術平台。西江大學開發的“農業技術雲平台”,把種植養殖的常見問題、解決方案做成視頻和圖文,農戶掃碼就能看;遇到複雜問題,還能通過平台預約專家視頻會診。西部某村的老農不會用智能手機,村裡的年輕人就幫他視頻連線專家,很快解決了玉米蚜蟲防治的問題。
陸雲在檢查對接機製落實情況時,特意去了南部某稻蝦共養合作社。這裡由華中農業大學的專家對接,之前因水質惡化導致蝦苗大量死亡,專家來了之後,引入了生態浮床技術,在稻田裡種上水生植物淨化水質,還教農戶用微生物製劑調節水體。現在蝦苗存活率從60提升到了90,畝產蝦量增加了40。
“以前遇到問題隻能瞎琢磨,現在一個電話、一個視頻,專家就能幫忙解決,這政策太貼心了!”合作社的老農拉著陸雲的手說。陸雲看著滿田的稻穗和歡快的小龍蝦,心裡清楚,校地聯動不僅解決了技術難題,更給基層農業注入了發展的底氣。
為了讓技術對接更長效,陸雲還推動高校與合作社共建“農業技術試驗基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西部某村建了玉米試驗田,試種了5個高產抗逆品種,篩選出最適合當地氣候的品種,畝產比原來提高了200斤。這些品種明年將在周邊10個村推廣,預計能帶動2000戶農戶增收。
在政策推進組的例會上,陸雲展示了一組數據:“校地對接機製運行三個月,已解決基層技術難題320多個,培訓農業技術人員1.2萬名,合作社的畝均產值平均提高了15。接下來要把這個機製推廣到全國,讓更多基層農業享受到高校的科技資源。”
教育部的負責人也補充道:“我們還計劃在高校開設‘農業技術推廣’專業方向,培養更多懂技術、接地氣的人才,畢業後定向輸送到基層,從根本上解決農業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
陸雲把這些進展彙報給最高層時,最高層欣慰地說:“校地聯動是個好辦法,既發揮了高校的科技優勢,又解決了基層的實際難題,讓農業發展有了科技支撐。你們要繼續把這個機製做細做實,讓科技真正成為農村振興的‘助推器’。”
離開會議室,陸雲望著窗外的春光,想起基層農戶和企業臉上的笑容。他知道,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農村的振興需要人才,而校地攜手搭建的這條技術通道,不僅能幫基層解決眼前的難題,更能為農業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未來,隨著更多高校和專家的加入,基層農業一定會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農戶的日子也會越過越紅火。
校地農業技術對接機製推行半年後,陸雲的辦公桌上堆了滿滿一摞來自基層的“反饋包裹”——有東部草莓合作社寄來的新鮮草莓,有西部養殖基地的雞蛋,更有厚厚一遝手寫感謝信。每封信裡,農戶都細細說著專家帶來的變化,字裡行間滿是感激,看得陸雲心裡暖暖的。
他把信裡的關鍵內容整理成清單,在“草莓畝產增800斤”“雞群零疫情”“稻蝦畝產翻番”等字樣旁畫了紅圈,隨後召集政策推進組開會:“校地對接不是一次性的幫扶,是要讓技術紮在基層、留在農村。現在農戶有需求、專家有熱情,我們得再推一把,讓這個機製更長效、更管用。”
會上,團隊一致同意新增“三項舉措”:一是建立“技術需求動態台賬”,每個村安排專人收集農戶和合作社的難題,每周更新一次,精準對接高校專家;二是開通“專家下沉綠色通道”,高校專家下鄉的差旅、住宿由財政補貼,減少專家的後顧之憂;三是搭建“校地成果共享平台”,把專家解決問題的方案整理成手冊,供全國基層農業從業者參考。
舉措出台的第一周,陸雲就帶著團隊去了東部草莓主產區。剛到某合作社,就看到北方某農業高校的李教授正在大棚裡給農戶講課,黑板上寫著“草莓白粉病防治最新方案”,周圍圍了30多個農戶,有的記筆記,有的舉著手機拍視頻,生怕錯過關鍵內容。
“以前專家來一次走一次,遇到新問題還是沒轍,現在有了動態台賬,我們上周提的‘草莓保鮮’問題,李教授這周就帶了解決方案。”合作社負責人說著,指了指旁邊的冷庫,“這是專家幫我們設計的低溫保鮮庫,草莓能多放10天,再也不用怕摘下來賣不出去了。”
陸雲走進冷庫,看到整齊碼放的草莓箱,每個箱子上都貼著“采摘日期”“保鮮溫度”的標簽。“有了保鮮技術,我們能把草莓賣到更遠的城市,批發價從每斤8元漲到12元,今年預計能多賺80萬。”負責人的話剛落,周圍的農戶就紛紛點頭,臉上滿是笑意。
離開東部,陸雲又驅車前往西部養殖基地。剛到基地門口,就看到南方某生物高校的防疫團隊正在給工作人員做培訓,桌上擺著檢測試劑和防疫設備。“現在我們每月都有專家來培訓,還學會了自己做簡易檢測,上個月發現幾隻有異常的雞,當場就隔離處理了,沒影響其他雞群。”基地負責人說。
喜歡名義我改變了漢大幫的命運請大家收藏:()名義我改變了漢大幫的命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