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雲跟著防疫團隊走進雞舍,看到雞群精神飽滿,飼料槽裡放著專家調配的“營養飼料”。“專家說這個飼料能提高雞的抵抗力,還能讓雞蛋的蛋黃更黃,現在我們的雞蛋在城裡超市很搶手,訂單都排到下個月了。”負責人一邊說,一邊拿起一個剛下的雞蛋,遞給陸雲看。
在雞舍旁邊的“技術服務站”裡,陸雲看到了“技術需求動態台賬”,上麵記著“下周需要學習‘雞舍通風改造’”“想了解‘雞蛋深加工’技術”等需求,旁邊還標注了“已對接南方某生物高校專家,預計下周下沉”。“有了這個台賬,我們再也不用‘瞎等專家’,有問題能及時解決,心裡特彆踏實。”負責台賬的村乾部說。
隨後,陸雲又去了南部稻蝦共養產區。這裡由中部某農業高校的專家對接,之前因雨季水質渾濁,蝦苗死亡率很高,專家來了之後,引入了“生態濾水係統”,在稻田周邊挖了濾水溝,種上水生植物,雨水經過過濾再流入稻田,水質問題徹底解決了。
“現在蝦苗存活率從60漲到95,畝產蝦量從200斤漲到350斤,而且大米因為有蝦的糞便當肥料,口感更好,成了‘生態稻蝦米’,一斤能賣18元。”合作社負責人說著,帶陸雲去了稻田邊,不少農戶正在捕撈小龍蝦,一網下去,滿是肥碩的蝦,農戶們笑著數著數量。
“專家還幫我們搞了‘稻蝦共生研學遊’,周末有城裡的家庭來體驗,孩子們插秧、釣蝦,家長們買大米、買蝦,每個周末能多賺3萬多,我們還雇了10個老農當‘研學向導’,每月能多賺2000元。”負責人的話,讓陸雲想起了之前農戶的擔憂,如今看來,這些擔憂都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調研途中,陸雲接到了教育部的電話,說又有12所高校主動加入校地對接機製,還新增了“農產品包裝設計”“農業電商運營”等專業團隊,甚至有高校提出要和合作社共建“大學生實踐基地”,讓學生們在基層實踐中學習技術、積累經驗。
“不少大學生還說,畢業後想留在農村搞農業,覺得現在農村有奔頭。”教育部負責人的話,讓陸雲心裡很是欣慰——校地對接不僅解決了技術難題,還為農村吸引了年輕人才,這正是農村振興最需要的力量。
回到京都,陸雲立刻把調研情況整理成報告,還附上了農戶的手寫感謝信和現場照片,送到最高層案頭。最高層翻看報告時,不時停下詢問細節,當聽到“已有30所高校參與,解決技術難題800多個,帶動農戶戶均增收5000元”時,滿意地點了點頭。
“校地協同做得好,既發揮了高校的科技優勢,又激活了基層農業的活力,還讓年輕人看到了農村的希望,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最高層抬起頭,對陸雲說,“接下來要繼續擴大範圍,讓更多高校、更多專家參與進來,讓科技真正成為農戶增收、農村振興的‘硬支撐’。”
陸雲鄭重應下,心裡滿是動力。離開會議室,他望著窗外的萬家燈火,想起了基層農戶收獲時的笑臉,想起了專家們在田裡忙碌的身影,想起了大學生們對農村的期待。他知道,校地協同的這條路,會越走越寬,而基層農業,也會在科技的賦能下,結出更多豐收的果實,農戶的日子,也會越過越紅火。
接下來的日子裡,“農業技術培訓中心”在全國陸續建成,“校地成果共享平台”的訪問量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高校專家下沉基層,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農村。陸雲看著這一切,在日記裡寫道:“校地協同,是科技與民生的牽手,是希望與未來的播種。隻要我們堅持以民為本、以科技為翼,農村一定會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校地農業技術對接機製推行半年後,陸雲的辦公桌上堆了滿滿一摞來自基層的“反饋包裹”——有東部草莓合作社寄來的新鮮草莓,果蒂還帶著露水;有西部養殖基地的土雞蛋,蛋殼泛著自然的粉白;更厚的是手寫感謝信,字跡有的工整、有的潦草,卻都藏著實打實的感激。
他逐封拆信,把關鍵信息記在筆記本上:“草莓畝產多收800斤”“雞群半年沒出一次疫情”“稻蝦米賣上18元一斤”,每記一條,就用紅筆打個勾。隨後他撥通推進組電話:“馬上開會,校地對接不能停在‘解決眼前問題’,得讓技術紮在農村、留得住。”
會上,團隊很快敲定三項新舉措。一是建“技術需求動態台賬”,每個村設1名聯絡員,每周收集合作社、農戶的難題,更新後同步給對接高校;二是開“專家下沉綠色通道”,專家下鄉的差旅、住宿全由財政承擔,不用高校、基層掏一分錢;三是搭“成果共享平台”,把專家的解決方案整理成圖文手冊,全國基層都能免費看。
舉措落地第一周,陸雲就帶著團隊去了東部草莓主產區。剛到合作社,就見北方某農業高校的李教授蹲在大棚裡,手裡拿著病葉,給圍過來的農戶講解:“葉子上的白斑是白粉病,要控製濕度,再用生物藥劑,比化學藥安全,草莓還不殘留。”
農戶們聽得認真,有人拿筆記本記,有人舉手機拍視頻。合作社負責人湊過來,指著旁邊的冷庫說:“上周台賬裡提了‘草莓放不住’,李教授這周就帶了保鮮方案,這冷庫是按專家設計建的,能多存10天,現在能賣到更遠的城市,價也漲了4塊一斤。”
陸雲走進冷庫,看見草莓按采摘日期分箱擺放,每箱都貼了“保鮮溫度13c”的標簽。“以前摘下來3天就軟,現在能放13天,上個月多賣了20萬,年底給農戶的分紅,少說能多10。”負責人笑著說,旁邊的老農也接話:“專家還教我們疏花,少留花,果子長得大,更值錢。”
喜歡名義我改變了漢大幫的命運請大家收藏:()名義我改變了漢大幫的命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