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座典型的嶺南建築,牆上掛著幾幅水墨畫,畫的是嶺南山水。靠窗的位置能看到街景,陽光透過鏤空的窗花灑進來,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影子。
“三位,這邊請。”服務員領著他們到了二樓靠窗的位置。
二樓相對安靜一些,但依然熱鬨。周圍的桌子上,有三五好友聚會的,有一家老小團聚的,也有談生意的。
廣州人的早茶,不僅是吃飯,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剛一坐下,服務員就送上了茶單:“請問喝什麼茶?”
“普洱吧。”聞舒窈說,“早上喝普洱,養胃。”
很快,一套青花瓷的茶具擺上桌。服務員熟練地燙杯、洗茶、衝泡,動作行雲流水。茶水呈深褐色,香氣醇厚。
“媽,您看。”林知微指著大廳,“那就是廣州早茶最有特色的‘推車仔’。”
隻見幾位穿著白圍裙的阿姨推著竹蒸籠小車在大廳裡來回穿梭,車上層層疊疊,熱氣氤氳,香氣四溢。
遇到感興趣的食客,阿姨就停下來,掀開蒸籠的蓋子讓人挑選。每拿一份點心,就會在桌上的點心卡上“啪”地蓋上一枚紅印,十分有趣。
很快,他們點了幾樣最受歡迎的:晶瑩剔透的蝦餃、皮薄餡足的燒賣,還有豉汁蒸鳳爪、糯米雞、鮮蝦腸。
“再來份魚片粥。”林知微對服務員說,“要生滾的。”
點心陸續上桌,擺了滿滿一桌子。
蝦餃皮薄如紙,能清楚地看到裡麵粉紅色的蝦仁,咬一口,鮮甜的汁水在口中迸開。
燒賣頂上點綴著橙色的蟹黃,肉餡調得恰到好處,不腥不膩。
“這個鳳爪做得真好。”聞舒窈夾起一隻鳳爪,“軟爛入味,一抿就脫骨。”
“廣州人做鳳爪是一絕。”林知微說,“要先炸後蒸,工序很複雜。”
糯米雞用荷葉包著,打開時香氣撲鼻。糯米吸收了雞肉和冬菇的香味,每一粒都晶瑩飽滿。
隔著屏風的旁邊一桌在聊天,聲音並沒有刻意放低,應該是兩對夫妻,說的都是粵語,偶爾夾雜幾句普通話。
林知微能聽懂幾句粵語,他們應該是在聊孩子找對象的事情。
“廣州人真會享受生活。”聞舒窈環顧四周,“大清早的,不急著上班,先來喝茶。”
“這是傳統。”林知微說,“很多老廣州人,每天早上都要來茶樓‘歎茶’。有的人甚至有固定的位置,茶樓都給留著。”
隔壁桌的討論聲突然高了起來,林知微的粵語水平有限,隻能斷斷續續聽懂一些詞彙。
她隱約聽到“醫官”兩個字,然後是“屋企環境唔好”,這句她勉強能理解,大概是說家裡條件不好。
“三零一醫院”這幾個字是用普通話說的,格外清晰。
林知微沒太在意,繼續低頭喝粥。廣州人什麼都敢聊,從國家大事到鄰裡瑣事,這很正常。
但坐在她對麵的聞舒窈,表情卻漸漸變了。
她放下筷子,眉頭越皺越緊。作為在香港生活過的人,她的粵語水平相當好,那幾個人的對話,她聽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