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微覺得大學的後兩年,時間過得特彆快。
課堂上的討論,圖書館裡的苦讀,校園小路上的漫步,這些日常的點滴像是被按下了快進鍵,一幀幀飛速掠過。
她常常覺得,剛從暑假回來,轉眼就到了期末;剛背起書包走進教室,一抬頭竟已是畢業在即。
如果問她,大學這幾年印象最深的時刻是什麼,她會毫不猶豫地選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日那晚。
那天深夜,在香港伊利沙伯體育館,中國男排在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的決賽中,對陣宿敵韓國隊。
在先輸兩局的、幾乎已經陷入絕境的不利局麵下,中國男排的小夥子們硬是憑借著一股不服輸的、驚人的毅力,連扳三局,最終以3:2的比分,奇跡般地逆轉擊敗了韓國隊,取得了代表亞洲去參加世界杯排球賽的唯一資格。
林知微到現在都還清晰地記得,那個夜晚的每一個細節。
晚上十點多,她們幾個室友擠在宿舍裡圍著收音機。沙沙的電流聲中,播音員激動的聲音時斷時續地傳來。
當聽到中國隊先輸兩局時,宿舍裡一片死寂,幾個女孩子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可是後來,奇跡發生了。
“中國隊扳回一局!”
“又贏了一局!”
“第五局,決勝局!”
播音員的聲音越來越激昂,宿舍裡的女孩們也顧不得淑女形象了,抓著彼此的手,緊張得幾乎要把手指掐進肉裡。
當最後一個球,重重地落在韓國隊的場地上時,播音員用一種近乎於呐喊的、嘶啞的聲音,向全中國人民宣布了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我們贏了——!中國隊贏了——!”
那一瞬間,整棟宿舍樓,不,是整個燕園,都徹底地炸開了鍋。
門“砰砰砰”地響,走廊裡響起了奔跑聲、歡呼聲、呐喊聲。
有人在敲盆,有人在吹口哨,有人激動得語無倫次。
宿舍的窗戶一扇接一扇地被推開,有人探出頭來大喊:“贏了!我們贏了!中國衝出亞洲了!”
中國衝出亞洲了,同學們從宿舍奔湧而出,敲打著臉盆、飯碗,有人找不到手電筒,就舉著掃帚、拖把當火把,高高舉起。
人流從各個宿舍樓湧出,彙聚成一條奔騰的河,流向未名湖邊。
平時文質彬彬的學生們,此刻都像變了個人似的,嗓子都喊啞了也不肯停。
林知微甚至看到幾個平時最嚴肅的教授,也站在宿舍樓下,臉上掛著欣慰的笑容,眼眶有些濕潤。
她也和室友們夾在人群中走著,左邊是孫雯雯,右邊是吳雨桐,幾個人的手緊緊握著,怕被人群衝散。
這個時候的夜晚還是有些冷的,三月的北京,春寒料峭,夜風吹在臉上還帶著刺骨的涼意。但是此刻,大家高漲的熱情驅散了夜晚的寒意。
人群越聚越多,未名湖邊已經站滿了黑壓壓的人。
忽然,不知道是誰,在鼎沸的人聲中,用儘了全身的力氣,高喊了一聲:“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那聲音渾厚而又充滿了力量,像一聲劃破夜空的春雷,在所有人的耳邊轟然炸響。
短暫的寂靜之後,繼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跟著他一起呐喊:“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聲音從幾個人變成幾十個人,從幾十個人變成幾百個人,最後,整個校園都在回蕩著這句口號。
那聲音震天動地,好像要把夜空震碎,要把這份壓抑了太久的熱血和激情,傳遍整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