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放下筆,看著林知微,沉默了幾秒鐘。
辦公室裡安靜下來,隻有牆上的掛鐘“滴答滴答”的聲音。陳書藝坐在旁邊,也不說話,但她的表情很放鬆——她知道,林知微的表現很好。
“林同誌,”王璐終於開口,聲音裡帶著一種專業人士的認可,“你的想法很好,而且很全麵。我能看出來,你是真的用心思考過這件事。”
林知微緊繃的神經微微一鬆。
“不過,”王璐的語氣緊接著一轉,變得嚴肅起來。
“理念談得再好,最終都要落到實處。如果我們真的要合作,就必須把責任和權限劃分清楚。”
“您說。”林知微立刻坐直了身體,她知道這才是今天談判的真正核心。
王璐翻到筆記本的新一頁:“關於我們雙方的各自職責,我先說說我們出版社這邊。我們可以提供刊號——這是最重要的,因為沒有刊號就不能公開出版。”
“我們還可以負責出版發行,利用我們現有的發行網絡,通過郵局、新華書店等渠道鋪貨。”
她頓了頓:“印刷方麵,我們可以協調印刷廠,申請紙張指標。你知道,現在紙張是計劃調撥的,不是你想印多少就能印多少。政治審讀、報送樣刊給上級部門,這些也由我們負責。”
林知微認真聽著,不時點頭。
王璐把自己的底牌擺得清清楚楚。她們出的是“牌照”、“渠道”、“資源”和“政治背書”。
她抬起頭,目光直視著林知微:“那麼,林同誌這邊的編輯部,想要哪些權限?你們想負責哪些具體工作?”
林知微深吸一口氣,清晰地說:
“王老師,感謝您的坦誠。”
“在內容的部分,我們希望有完全的自主權。”
“包括選題策劃、約稿組稿、編輯排版、版麵設計,以及圖片和文字的最終呈現,這些都由我們未來的編輯部全權負責。”
王璐點點頭,這在預料之中,她沒有表示反對。
“團隊人員方麵,”林知微繼續說,“我們希望能自主招聘編輯、美編、攝影師等專業工作人員。”
“當然,我們是新團隊,如果出版社能在政策允許的前提下,提供一到兩個正式的編製名額,那就更好了。這對我們吸引體製內的人才,會很有幫助。”
王璐的眉毛微微一挑。她看了一眼林知微,心中暗想:這個林同誌,不簡單。她既要體製外的用人自由,又想要體製內的編製好處。
“市場運營,”林知微沒有停頓,繼續拋出她的要求,“包括雜誌的廣告開發、宣傳推廣、舉辦線下活動、讀者服務……這些,也希望能由我們編輯部自主負責。”
王璐一邊聽一邊記,然後抬起頭:“分配方案呢?”
林知微說:“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兩塊:發行利潤和廣告收入。”
“發行利潤,我們希望能分到七成,出版社拿三成,因為內容是我們做的,這是雜誌的核心。”
“廣告收入,我們希望能分到八成,出版社拿兩成。因為廣告客戶是我們自己開發的。”
王璐聽完,眉頭緊緊地皺了起來。
“林同誌,”她抬起頭,“你的這個比例要求,是不是有點高。”
“王老師,我理解您的顧慮。”林知微知道這是最難啃的骨頭,她必須讓王璐明白,她要的不是傳統的“承包”,而是一種全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