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中秋聚首議從軍,月下同謀展宏圖
八月十五的風,帶著秋收後的乾爽,卷著打穀場上的麥香,漫過榆樹莊的青磚灰瓦。劉進站在院門口,望著天邊那輪漸圓的月亮,嘴角噙著笑意——這是他穿越以來的第一個“中秋節”,雖眼下還沒有這個名目,卻被他借著“月圓團圓”的由頭,張羅成了莊裡最熱鬨的日子。
“少莊主,馬老爺和穆老英雄都到了,正在正廳說話呢!”秋香穿著一身新做的青布裙,快步從院裡跑出來,手裡還拎著串剛洗好的葡萄,“三位夫人讓您趕緊進去呢,竇當家正纏著嶽將軍比箭法,再不去攔著,怕是要把曬穀場的靶子劈了!”
劉進笑著點頭:“知道了。”他轉身往院裡走,剛進二門,就聽見曬穀場方向傳來雄闊海的大嗓門:“竇矮子,你那箭法叫什麼玩意兒?看俺給你露一手!”緊接著便是“咻”的一聲箭響,跟著是眾人的喝彩。
正廳裡更是熱鬨。馬秀英的父親馬老員外正和穆羽對坐喝茶,馬老員外穿著件寶藍綢衫,手裡盤著對核桃,笑得滿臉褶子:“德修這孩子,就是會折騰,不過這折騰得好!秋收了,大家聚聚,才像個過日子的樣兒!”
穆羽一身短打,腰間彆著柄鐵尺,聞言哈哈大笑:“老馬你就是太文氣!我看啊,德修這是有大心思,你看這院裡的年輕人,哪個不是憋著股勁?”他說著,朝剛進門的劉進招手,“德修,過來坐!”
劉進剛走到桌邊,就被劉伯溫拉了過去。劉基的妻子抱著剛滿周歲的二兒子,正和於謙的夫人說話,見劉進進來,笑著點頭:“德修,你這主意好,我家那口子念叨好幾日了,說該聚聚熱鬨熱鬨。”
於謙坐在角落裡,正拿著本賬冊和秦瓊的妻子核對莊裡的收支,見劉進進來,起身拱手:“少莊主,今年秋收的糧食都入倉了,除去口糧,還能餘三千石,夠支應些時日。”
“辛苦你了,於大哥。”劉進笑著點頭,目光掃過廳裡——嶽飛的母親正拉著剛過門的嶽家兒媳說話,老人家臉上的皺紋裡都透著笑意;薛禮的妻子柳氏和馬秀英湊在一起,手裡拿著針線,不知在繡些什麼;秦瓊的兒子秦懷道才六歲,正纏著竇一虎要他手裡的糖人,被那矮漢舉著胳膊逗得咯咯笑。
“德修!你可算來了!”雄闊海扛著他那柄熟銅棍闖進來,臉上還沾著點塵土,“竇矮子非說他箭法比鵬舉厲害,你去評評理!”
“誰胡說了?”竇一虎跟在後麵,手裡拎著張弓,脖子上還掛著串剛打下的麻雀,“方才我射中了三十步外的銅錢眼,嶽飛他……”
“兄長!”竇仙童從裡屋出來,手裡端著盤剛切好的月餅——這是劉進讓廚房做的,用的是新收的芝麻和核桃,“又在胡鬨什麼?快去洗手,一會兒要開席了。”她穿著身湖藍布裙,比起剛嫁過來時的倔強,如今眉眼間多了幾分柔和。
穆桂英也走了出來,手裡還拿著柄擦拭乾淨的繡絨大刀,顯然是剛在演武場練完刀:“竇一虎,你要是再欺負懷道,看我不把你那棍給劈了!”
“哎,你這婆娘怎麼總護著彆人?”竇一虎梗著脖子,卻還是把糖人塞給了秦懷道,惹得眾人一陣笑。
劉進看著眼前的景象,心裡暖烘烘的。這一個月來,莊子裡添了不少人氣——關羽的妻兒被他派人從解良接了過來,關夫人性子溫婉,正和馬老夫人說著話;薛禮的妻子柳氏性子嫻靜,和馬秀英最投緣;連向來沉默的關羽,此刻也被秦瓊拉著,手裡端著杯酒,聽他講當年在外闖蕩的趣事。
“開席嘍!”隨著老仆劉忠的吆喝,下人們端著托盤魚貫而入,大盤的燉肉、整隻的燒雞、剛出鍋的饅頭,還有用新米釀的米酒,很快擺滿了院子裡的十幾張桌子。
劉進舉杯站起身,院子裡頓時安靜下來。他看著滿院的人,朗聲道:“各位叔伯、兄弟、姐妹,今日召集大家來,一是秋收剛過,該熱鬨熱鬨;二是這月亮最圓的日子,咱們能聚在一起,就是緣分。我劉進敬大家一杯,往後,咱們就是一家人,同甘共苦,不離不棄!”
“好!同甘共苦,不離不棄!”眾人齊聲應和,舉杯飲儘,院子裡頓時又熱鬨起來。
竇一虎抱著酒壇,非要跟關羽拚酒,被關夫人笑著拉住:“他爹酒量不行,彆灌他了。”引得眾人哄笑,關羽是紅臉,喝多少酒都看不出來,隻是他夫人不喜歡他多喝;熊闊海和薛仁貴比起了掰手腕,兩人臉憋得通紅,看得小孩子們直拍手;嶽飛被母親催著給妻子夾菜,臉紅得像塊布;劉基則和於謙湊在一起,低聲討論著什麼,時不時朝劉進這邊看一眼。
晚宴一直鬨到月上中天,下人們撤了碗筷,擺上瓜果點心,眾人便搬了椅子到院裡賞月。月光像潑灑的銀輝,落在每個人臉上,帶著幾分溫柔。
馬秀英挨著劉進坐下,手裡拿著塊月餅,輕聲道:“這樣真好,像做夢一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穆桂英也難得收起了銳氣,望著月亮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的日子能過多久。”
竇仙童靠在柱子上,手裡把玩著顆核桃:“想那麼多乾嘛?過一天樂一天。”
劉進聽著三女的話,心裡一動,清了清嗓子,對眾人道:“各位,借著這月色,我有件事想跟大家商量。”
院子裡漸漸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劉進繼續道:“前幾日,上穀郡的兵曹劉大人來河間募兵,這位劉大人是咱們劉氏宗親,雖說族裡關係遠了些,但終究是本家。伯溫先生說,這是個機會。”
劉基接過話頭,搖著折扇道:“眼下北疆不寧,鮮卑屢屢叩關,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德修若能借此機會投軍,一來可為朝廷效力,二來也能在軍中攢些人脈,將來無論是保家衛國,還是護佑這榆樹莊,都多些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