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功成議息科舉之爭
長安皇宮,養心殿內暖意融融。劉進手中捧著那份來自北疆的捷報,指尖輕撫過“封狼居胥”四字,嘴角抑製不住地上揚。案幾上的銅爐冒著嫋嫋青煙,將他的身影映在明黃色的帳幔上,平添了幾分威嚴。
“好!好一個李靖!好一個薛仁貴!”劉進放聲讚歎,將捷報放在案上,“封狼居胥啊……自霍驃騎之後,漢家兒郎已有多久未曾踏足那座山巔?如今,他們做到了!”
上官婉兒端來一杯熱茶,輕聲道:“陛下慧眼識珠,用對了人,才有今日之勝。”
劉進接過茶盞,暖意從指尖蔓延至心底。他想起穿越之初的窘迫,想起北疆對抗鮮卑的驚險,想起征討黃巾的辛勞,想起在弘農與董卓周旋的艱難,想起虎牢關前的鏖戰……一步步走到今天,而今北疆平定,匈奴覆滅,這等功績,足以讓他在這個位麵的曆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傳朕旨意,”劉進對殿外的太監道,“嘉獎李靖、薛仁貴及北疆所有將士!李靖晉封良鄉侯,食邑千戶;薛仁貴封西鄉侯,食邑千戶;其餘將士論功行賞,功勞大者可封列侯,另外傷亡者優撫家屬,不得有誤!”
“遵旨!”太監躬身領命,快步退了出去。
劉進望著窗外的宮牆,心中豪情萬丈。北疆已定,接下來便是徹底平定涼州,然後……江南、巴蜀、遼東……天下一統的藍圖,已在他心中漸漸清晰。
次日朝會,太和殿內氣氛熱烈。劉進將涼州與北疆的戰報公之於眾,當聽到“封狼居胥”與“韓遂遁逃、涼州大半已定”的消息時,文武百官紛紛出列,高呼萬歲。
“陛下聖明!天佑大漢,方有今日之盛!”王猛出列奏道,“北疆平定,涼州將定,此乃萬世之功,臣請陛下大赦天下,以彰聖德!”
“王大人所言極是!”群臣紛紛附和,殿內一片歡騰。
劉進抬手示意眾人安靜,沉聲道:“大赦天下之事,容後再議。如今北疆雖定,但涼州尚未完全收複,仍需將士們浴血奮戰。傳朕旨意,令嶽飛今冬好生休整,務必來年蕩平李元昊,徹底收複涼州!”
“遵旨!”殿內齊聲應道。
散朝後,百官陸續退出,張居正卻獨自留在殿外,等候召見。太監傳他進殿時,劉進正對著地圖沉思,見他進來,便笑道:“愛卿有何事?可是為了北疆與涼州的糧草?”
張居正躬身行禮,神色卻有些凝重:“陛下明鑒。兩線戰事大捷,本是天大的喜事,隻是……”他頓了頓,直言道,“國庫支出已近極限。北疆之戰耗費糧草七百萬石,軍械甲胄耗資八百萬錢;涼州戰事雖未結束,已用去糧草五百萬石,錢財四百萬。如今國庫雖有結餘,卻已不足以前的三成。”
劉進臉上的笑容淡了幾分。他知道打仗耗錢,卻沒想到短短數月竟用了這麼多。
“先生的意思是?”
“臣以為,”張居正語氣誠懇,“當暫緩大規模戰事,休養生息。鼓勵農桑,輕徭薄賦,讓國庫得以充盈。北疆已定,可暫止兵戈;涼州之事,依嶽飛將軍之才,想必不需太久便能平定,屆時再徐圖其他不遲。畢竟,國庫乃國之根本,若耗儘錢糧,一旦再有變故,恐難支撐。”
劉進沉默片刻,覺得張居正所言有理。他穿越前便知“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的道理,如今大漢初興,確實經不起連年征戰的消耗。
“先生說得是。”劉進點頭道,“北疆方麵,令李靖、薛仁貴安撫降部,整頓防務即可,不必再追擊殘敵,契丹那邊,若是不主動進犯,就暫時不做理會。;涼州之事,仍按原計劃進行,嶽飛那邊的糧草務必保證。待涼州平定,便讓大軍休整,全力恢複生產。”
“陛下聖明。”張居正躬身應道,心中鬆了口氣。他知道劉進雄心勃勃,生怕他繼續用兵,如今能同意暫緩,已是難得。
張居正離開後不久,樊梨花便來稟報:“陛下,田豐、王守仁兩位大人求見,說是有要事稟報。”
“哦?讓他們進來。”劉進有些意外,田豐主掌吏部,王守仁負責教化,兩人一同前來,想必與人才有關。
果然,田豐與王守仁進殿行禮後,田豐便率先開口:“陛下,臣等今日前來,是為人才之事。如今北疆、涼州收複,新增郡縣數十,急需官吏填補空缺,尤其是縣令、縣丞等基層職位,缺口極大,三舍法培養的人才已供不應求。”
王守仁補充道:“臣已在各地增設學堂數十所,但培養人才非一日之功,最快也需三年方能見效。眼下這空缺,實在難以填補。”
劉進皺起眉頭。他深知基層官吏的重要性,地方治理得好不好,全看縣令等人是否得力。三舍法雖好,卻遠水解不了近渴。
“依你們之見,該當如何?”
田豐與王守仁對視一眼,顯然早已商議過,田豐道:“臣等愚鈍,一時想不出良策,故來請陛下定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進沉吟良久,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科舉!這是打破世家壟斷、選拔寒門人才最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