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老臣請辭武院肇基
太和殿的爭執餘波未平,劉進回到養心殿時,胸口仍憋著一股鬱氣。他將朝服重重摔在椅上,秋香連忙上前為他奉上熱茶,卻被他揮手擋開。
“這些世家老臣,真是冥頑不靈!”劉進低聲咒罵,指尖在案幾上重重敲擊,“科舉本是利國利民之舉,他們卻隻顧自家私利,處處阻撓!”
他深知,王允、楊彪等人的反對隻是冰山一角。關東那些盤踞一方的世家諸侯,如袁紹、曹操之流,聽聞科舉之事,怕是更要借機生事。好在如今漢軍主力精銳非常,嶽飛定涼州,薛仁貴鎮北疆,秦瓊鎮洛陽,李靖大軍雖然可以調動,如今他手中握著實打實的兵權,倒也不懼他們掀起風浪,隻是這份掣肘,終究讓人窩火。
正當劉進煩躁之際,殿外傳來樊梨花的聲音:“陛下,盧植、朱儁二位老將軍求見。”
“盧植?朱儁?”劉進一愣,眉頭微蹙。曆史上這二位與皇甫嵩並稱“漢末三傑”,自他登基以來,便以師禮待之,平日裡雖不直接參與軍政,卻因其德高望重,無形中起著定海神針的作用。前幾日皇甫嵩染疾,他還親自帶著華佗去府中探望,此刻二人聯袂而來,倒是有些出乎預料。
“快請他們進來。”劉進整理了一下衣襟,壓下心中的煩躁。無論如何,這二位老臣的麵子,是必須給的。
片刻後,盧植與朱儁緩步走入殿中。盧植須發皆白,卻精神矍鑠,一身素色朝服襯得他愈發清臒;朱儁雖也年過花甲,腰杆卻挺得筆直,眼神中仍帶著沙場老將的銳利。二人見到劉進,齊齊躬身行禮:“臣,盧植朱儁),參見陛下。”
“二位老將軍快請起,賜座。”劉進親自起身相扶,看著二人略顯蒼老的麵容,心中不由生出幾分敬意,“不知二位今日前來,有何要事?”
盧植與朱儁對視一眼,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默契。盧植率先開口,聲音沉穩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鄭重:“陛下,臣與朱儁兄今日前來,是想向陛下請辭。”
“請辭?”劉進手中的茶杯猛地一頓,茶水濺出些許,“老將軍何出此言?莫非是朕近日有什麼舉措,讓二位心生不滿?”他下意識地想到方才的朝會,難道這二位也是來反對科舉的?
朱儁連忙擺手:“陛下誤會了!臣等絕非不滿陛下舉措!恰恰相反,陛下登基以來,定關中,破匈奴,興教化,樁樁件件皆是雄主所為,臣等唯有敬佩,何來不滿?”
盧植也點頭道:“陛下雄才大略,遠超往昔,如今朝堂之上有王猛、劉伯溫等賢臣輔佐,軍中又有嶽飛、李靖等良將衝鋒,大漢中興有望,臣等心中甚慰。”
劉進更是疑惑:“既如此,二位為何要請辭?”
盧植歎了口氣,目光中帶著幾分釋然:“陛下有所不知,前幾日元嵩皇甫嵩字)病重,臣與朱儁兄前去探望,見他形容枯槁,不禁心生感慨。想當年,我三人一同領兵討黃巾,何等意氣風發?可如今,元嵩臥病在床,臣與朱兄也已垂垂老矣,精力大不如前。”
他頓了頓,看向劉進:“而反觀嶽鵬舉、薛仁貴諸將,年紀輕輕便立下封狼居胥之功,比之我等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這讓臣二人明白,長江後浪推前浪,我等確實老了,該給年輕人騰位置了。”
朱儁接話道:“陛下正值壯年,麾下猛將如雲,謀臣如雨,早已不需我等這些老朽在朝堂上占著位置。與其屍位素餐,不如告老還鄉,頤養天年,也能讓陛下更放手施為。”
劉進這才明白二人的用意,心中卻是五味雜陳。他一直將皇甫嵩、盧植、朱儁視為鎮國基石,不僅因為他們的功績,更因為他們的聲望。天下人看大漢,不僅看他這位皇帝,也看這三位老臣的態度——隻要他們認可,那些蠢蠢欲動的諸侯便不敢輕易妄動;朝堂上與老臣爭執時,有這三位德高望重的老將支持,也能穩住局麵。
可如今,皇甫嵩病重,盧、朱二人請辭,這“定海神針”的格局一旦打破,朝堂與天下的平衡,怕是要生變數。
“二位老將軍,”劉進斟酌著開口,“朕知道你們的心意,但你們身經百戰,閱曆深厚,正是朝廷倚重之時,豈能說退就退?”
盧植搖了搖頭:“陛下,臣等心意已決。與其留在朝中礙手礙腳,不如歸去。”
劉進看著二人堅決的眼神,知道強留無益。他腦中飛速運轉,忽然靈光一閃,一個念頭湧上心頭。
“朕可以準你們告老,”劉進話鋒一轉,眼中閃過一絲亮光,“但你們這一身本事,就這麼帶回鄉野,未免太過可惜。”
盧植與朱儁對視一眼,疑惑道:“陛下的意思是?”
“朕打算建一座軍事學院,”劉進緩緩道,“專門培養年輕的軍事人才。教他們兵法謀略,教他們行軍布陣,教他們忠君愛國。朕想請二位老將軍,還有元嵩老將軍,共同執掌這座學院,當這些年輕人的老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看著二人,語氣誠懇:“你們的戰場經驗,你們的用兵心得,是大漢最寶貴的財富。與其讓這些財富隨你們老去,不如傳承下去,培養出更多嶽飛、李靖這樣的將才。這可比在朝堂上占個位置,意義重大得多,二位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