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諸侯應援各懷心思
昌邑城內,曹操躺在病榻上,臉色蒼白如紙。軍醫剛為他施過針,額頭的冷汗才漸漸退去,可每當想起夏侯淵、夏侯惇倒在城下的模樣,心口便像被巨石壓住,喘不過氣來。
“主公,您醒了?”程昱端著湯藥走進來,輕聲道,“軍醫說您是氣急攻心,需好生靜養,切不可再動怒。”
曹操擺擺手,聲音沙啞:“元讓、妙才……他們的屍體安頓好了嗎?”
“已按諸侯之禮入殮,暫厝於府衙偏院,等平定戰事,再歸葬譙縣。”程昱歎了口氣,“主公,眼下當務之急是守住昌邑,切不可因悲痛亂了方寸啊。”
曹操閉上眼睛,眼角滑下兩行淚:“我與元讓、妙才自幼相識,一同起兵,出生入死數載……如今卻因我決策失誤,讓他們慘死陣前……我對不起夏侯家啊!”
帳外傳來曹仁的聲音:“主公,末將求見!”
“進來。”
曹仁走進來,身上還帶著甲胄的寒氣,躬身道:“主公,城外十三太保還在叫陣,將士們士氣低落,不少人偷偷議論,說……說這城守不住了。”
曹操猛地坐起身,眼中閃過一絲厲色:“誰再敢亂嚼舌根,斬!”他深吸一口氣,沉聲道,“傳我將令,加固城防,凡有擅自出戰者,以通敵論處!就算十三太保罵到天亮,咱們也絕不開城門!”
程昱連忙附和:“主公英明。我軍新喪大將,士氣受挫,此時出戰無異於自取滅亡。隻需堅守昌邑,等各路諸侯援軍一到,局勢自會逆轉。”
曹操看著帳外陰沉的天色,喃喃道:“但願……但願他們能來。”他知道,如今的昌邑就像驚濤駭浪中的一葉扁舟,唯有諸侯的援軍,才能讓這艘船不至於沉沒。
幽州薊縣的將軍府內,公孫瓚將曹操的求援信狠狠摔在地上,銅雀燈被震得搖晃,火苗在他虯結的胡須間跳躍,映出眼底的冷厲。
“曹操老賊,也配來求我?”他一腳踩在信紙上,怒喝道,“當年十八路諸侯討董,他曹孟德仗著有袁紹撐腰之地,何曾把我公孫瓚放在眼裡?如今被朝廷大軍打得屁滾尿流,倒想起我來了!”
帳下謀士關靖上前一步,拱手道:“主公,曹操雖與我軍有隙,可如今劉進勢大,若真讓他吞並兗州,下一步便是河北。唇亡齒寒,咱們不如……”
“住口!”公孫瓚猛地拔出佩劍,劍刃抵在關靖咽喉,“你可知你在說什麼?劉進麾下的薛仁貴,去年在草原和我們一起出戰鮮卑,率三千鐵騎破了過萬胡騎,那等戰力,我幽州鐵騎能擋得住?還是等薛仁貴來了,你去抵擋?”
關靖臉色發白,卻仍硬著頭皮道:“可曹操畢竟是……”
“畢竟是什麼?”公孫瓚收回劍,冷哼道,“我與薛仁貴聯手打了數年胡人,他麾下的軍隊有多厲害,我比誰都清楚!那披甲率,那衝擊力,便是我最精銳的白馬義從,也得掂量掂量!曹操想拉著天下諸侯當他的墊背,我公孫瓚可沒那麼傻!”
他走到地圖前,手指重重戳在幽州與並州的邊境:“傳令下去,命嚴綱率三萬兵馬進駐漁陽,沿長城布防,擺出要攻打冀州的架勢——我倒要看看,袁紹敢不敢分兵去幫曹操!”
“主公,這……這不是公然得罪曹操和袁紹嗎?”副將鄒丹急道。
公孫瓚轉身,眼中閃爍著精明的光:“得罪他們,總比得罪劉進強。薛仁貴要是想打幽州,一月之內就能兵臨薊縣,到時候咱們連投降的機會都沒有!幫著劉進牽製袁紹,至少能保幽州無虞。現在交好劉進,就算到了劉進一統天下那一天,我等至少也能保證榮華富貴!可若是於劉進為敵,你信不信,我們連一年都挺不過去!”
他頓了頓,看向關靖:“把曹操的使者拖出去斬了,首級送回昌邑——告訴曹操,我公孫瓚與朝廷同心,絕不與逆賊為伍!”
關靖心中一凜,低頭應道:“是。”他看著公孫瓚決絕的背影,忽然明白,這位昔日敢與袁紹爭鋒的梟雄,早已被劉進麾下的戰力打沒了野心,如今所想的,不過是守住幽州這一畝三分地。
荊州襄陽的州牧府內,劉表捧著曹操的書信,眉頭擰成了疙瘩。案幾上的香爐燃著安神香,可他的心緒卻亂如麻。
“主公,曹操的信說得明白,劉進名為匡扶漢室,實則想吞並天下。咱們若不出手,等他滅了曹操,下一個便是荊州啊!”蔡瑁站在一旁,語氣急切。他一身錦袍,腰間掛著玉帶,臉上滿是焦慮。
蒯良卻搖著羽扇,慢悠悠道:“德珪此言差矣。劉進畢竟是漢室宗親,手持太後召令繼位為帝,師出有名。咱們若助曹操,便是與朝廷為敵,名不正言不順啊。”
劉表揉著太陽穴,歎了口氣:“我何嘗不知?可曹操若敗,荊州唇亡齒寒……可我身為漢室宗親,又怎能做這叛逆之事?”
他想起年少時在洛陽求學,天子賜他“荊楚賢才”的匾額,那時他也曾立誌要輔佐漢室,匡扶社稷。可如今,漢室衰微,劉進雖打著興複漢室的旗號,手上卻握著足以顛覆天下的兵權,這讓他心中始終存著一絲忌憚。畢竟,如今的他,也要考慮自己的家人,自己手下的未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主公,亂世之中,實力才是根本。”蔡瑁上前一步,壓低聲音道,“劉進在長安推行新政,收攏民心,又有李靖、秦瓊這等名將,其誌不在小。咱們若不趁此時機與曹操聯手,等他站穩腳跟,荊州遲早要被吞並!”
蒯良反駁道:“曹操反複無常,之前為報父仇攻打徐州,可見其心狠手辣。與他合作,無異於與虎謀皮。依我看,不如坐觀其變,若曹操勝,咱們便順勢出兵兗州,分一杯羹;若劉進勝,咱們便上表稱賀,保荊州無虞。”
劉表看著兩人爭執,心中更加糾結。他何嘗不想擴張地盤,成就霸業?可每當想起“漢室宗親”這四個字,又總覺得束手束腳。
“主公,”蔡瑁忽然道,“您忘了孫堅是怎麼死的?當年他以歸家之名打荊州,結果中了埋伏,而今,他的兒子留在劉進手下,據說,還當了劉進的義子……如今劉進的野心,比孫堅大十倍!咱們若不拚一次,難道是要等著孫策打過來?到了那時,可就後悔晚矣!”
這句話戳中了劉表的痛處。他也害怕到時候劉進或者孫策來找他報仇!他猛地一拍案幾,站起身道:“好!便聽德珪的!傳我將令,命你率五萬兵馬,進駐南陽,威逼長安,讓劉進首尾不能相顧!”
蔡瑁眼中閃過一絲喜色:“末將領命!”
蒯良看著劉表決絕的背影,輕輕歎了口氣。他知道,主公這一步棋,終究是賭上了荊州的命運。
徐州下邳的州牧府內,陶謙捧著曹操的書信,咳嗽了兩聲,蒼白的臉上泛起一絲潮紅。陳友諒站在他麵前,手中把玩著一枚玉佩,神色平靜。
“軍師,你說……曹操這封信,可信嗎?”陶謙聲音微弱,“他與我徐州有血海深仇,如今卻來求援,莫不是想引咱們出兵,好趁機吞並徐州?”
陳友諒將玉佩揣回懷中,淡淡道:“曹操若想吞並徐州,早在咱們被圍下邳時便動手了。他如今是走投無路,才會放下恩怨求援。”
“可……可夏侯淵、夏侯惇死在昌邑城下,曹操已是強弩之末,咱們出兵相助,豈不是自尋死路?”陶謙憂心忡忡。
陳友諒搖頭:“不然。劉進若滅了曹操,下一個目標便是徐州。咱們與曹操聯手,至少能讓劉進多一分忌憚。再說,曹操在信中說,隻要咱們出兵,他願將泰山郡割讓給徐州,以表誠意。”
陶謙沉默片刻,看著窗外飄落的枯葉,歎道:“之前曹操攻打徐州,我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可如今大敵當前,私怨也該放一放了。”
他看向陳友諒:“軍師,你願領兵出征嗎?”
陳友諒躬身道:“主公放心,末將願率兩萬兵馬,馳援昌邑。隻是……曹操此人多疑,咱們需駐軍於山陽郡邊境,隻聲援,不出戰,待看清局勢再做打算。”
陶謙點頭:“就依你所言。告訴曹操,徐州願捐棄前嫌,共抗劉進,但他若敢耍花樣,我陶謙便是拚了這把老骨頭,也要與他同歸於儘!”
陳友諒領命而去,走出州牧府時,抬頭望了一眼陰沉的天空。他知道,這一步棋走出去,徐州便再也沒有回頭路了。無論是劉進勝,還是曹操勝,徐州的命運,都將在這場大戰中塵埃落定。
喜歡開局嶽飛薛禮,我稱霸三國請大家收藏:()開局嶽飛薛禮,我稱霸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