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群雄異動各尋出路
下邳城內,呂布的府邸中燭火搖曳。他將曹操的求援信扔在案上,煩躁地踱著步子,方天畫戟斜靠在牆角,寒光映得他臉上的疤痕愈發猙獰。
“先生,你說曹操這老賊,還有臉來求我?”呂布粗聲問道,手中的酒盞被捏得咯咯作響,“當時他在下邳差點殺了我,如今被劉進打得屁滾尿流,倒想起我來了!”
李儒坐在案旁,慢條斯理地撥著算盤,聞言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主公,曹操求援是假,想拉咱們當墊背是真。您想,劉進麾下十三太保戰鬥力超凡,能連斬夏侯淵、夏侯惇,其戰力遠非咱們能敵;曹操雖弱,卻也有兗州之地盤,咱們幫誰,都討不到好。”
呂布停下腳步,皺眉道:“十三太保有多厲害我還能不知道?那依先生之見,咱們該怎麼辦?坐看他們兩敗俱傷?”
“坐看?”李儒搖頭,“下邳離山陽不過數百裡,戰火遲早會燒到徐州。陶謙老邁,陳友諒新敗,根本護不住咱們。再說,主公您與曹操、劉進都有舊怨,無論哪一方勝了,咱們都沒有好下場。”
呂布心中一凜:“先生的意思是……”
“走!”李儒斬釘截鐵地說,“南下淮南、江東!那裡如今是塊空地,袁術在汝南自顧不暇,劉繇還在壽春著急,拿不下來江東,劉表的手也暫時伸不了那麼長,正好適合咱們立足。等咱們在江東站穩腳跟,招兵買馬,再回頭看這中原混戰,屆時誰勝誰負,還未可知!”
呂布眼中閃過一絲猶豫:“南下?可咱們隻剩萬餘兵馬,一路過去,怕是會被沿途的郡縣圍剿……”
“主公忘了咱們有並州狼騎?”李儒笑道,“三千狼騎雖折損不少,僅剩千餘,卻仍是天下精銳。沿途郡縣皆是土雞瓦狗,誰敢攔路?再說,咱們不攻城,不掠地,隻借道南下,他們未必會拚死阻攔。”
呂布看著案上的地圖,手指劃過淮南、江東的位置,心中的野心漸漸被點燃。他想起當年在洛陽的風光,想起當年自己在虎牢關前的威勢,咬了咬牙:“好!就依先生之計!傳我將令,連夜收拾行裝,明日一早,拔營南下!告訴弟兄們,到了江東,咱們吃香的喝辣的,再建一支大軍!”
李儒躬身應道:“主公英明。隻是……陶謙那邊,要不要打個招呼?”
呂布冷哼一聲:“不必!那老匹夫巴不得咱們走,省得給他添麻煩。咱們悄悄走,省得節外生枝。”
夜深人靜時,下邳城的西門悄悄打開,呂布率領萬餘兵馬,趁著月色向南而去。並州狼騎在前開路,馬蹄裹著棉布,悄無聲息地踏過護城河的吊橋。呂布回頭望了一眼燈火稀疏的下邳城,眼中閃過一絲複雜——這座城,終究不是他的歸宿。
廣陵郡治所廣陵城內,張超正站在哥哥張邈的牌位前,手中攥著一塊染血的衣襟。那是張邈死在濮陽時,張家的老仆偷偷從他身上取下的遺物,如今已變得烏黑發硬。
“大哥,曹操那老賊殺了你,我張超若不報仇,枉為人弟!”張超的聲音嘶啞,眼中布滿血絲,“這些日子,我派人打探過,曹操在山陽被朝廷大軍打得節節敗退,夏侯淵、夏侯惇都死了,正是咱們報仇的好時機!”
弟弟張士誠站在一旁,身披鎧甲,沉聲道:“二哥,我已點齊一萬五千兵馬,隻要你一聲令下,咱們即刻出兵山陽,殺曹操一個措手不及!”
謀士臧洪上前一步,拱手道:“主公,曹操雖弱,卻有程昱、荀彧等謀士輔佐,山陽郡城防堅固,不可輕敵。咱們出兵可以,但需聯合周邊郡縣,斷曹操的後路,再穩步推進,方為上策。”
張超猛地轉過身,將染血的衣襟狠狠摔在地上:“聯合誰?公孫瓚在幽州看戲,劉表出兵南陽是為了自己,陶謙那老匹夫巴不得曹操死,卻還派了陳友諒去給曹操虛張聲勢!我大哥的仇,隻能咱們自己報!”
他走到地圖前,手指重重戳在山陽郡與廣陵郡的邊境:“士誠,你率一萬兵馬為先鋒,直取昌邑東側的成武縣,斷曹操的糧道;我率五千兵馬為後援,坐鎮湖陸,接應你。臧先生,你留守廣陵,防備徐州的陳友諒趁機偷襲。”
臧洪眉頭緊鎖:“主公,咱們與曹操實力懸殊,若逼得他狗急跳牆,聯合其他諸侯大軍來攻,廣陵怕是難保……”
“保不住也得打!”張超怒吼道,“我大哥死在曹操手裡,我若縮在廣陵不敢出兵,天下人會怎麼看我?我張超就算拚了這廣陵郡,也要讓曹操血債血償!”
張士誠看著激動的二哥,沉聲道:“二哥放心,我定會拿下成武,為大哥報仇!”
臧洪看著張超決絕的背影,輕輕歎了口氣。他知道,主公這是被仇恨衝昏了頭腦,可他也明白,張超與張邈兄弟情深,這仇,是非報不可的。當然,有朝廷大軍在側,誰輸誰贏,倒也不一定。話說,臧洪對朝廷的實力,還是沒有認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三日後,張士誠率領一萬五千兵馬,浩浩蕩蕩地向山陽郡進發。旗幟上“張”字迎風招展,帶著複仇的火焰,朝著昌邑城的方向而去。
揚州壽春城內,劉繇將曹操的求援信扔在地上,對著使者冷笑:“曹操老賊,謀逆作亂,還好意思來求我?你回去告訴他,我劉繇世受漢恩,絕不會與逆賊同流合汙!”
使者嚇得臉色慘白,顫聲道:“劉……劉大人,如今朝廷大軍勢大,曹操若敗,下一個便是揚州……您三思啊!”
“放肆!”劉繇猛地一拍案幾,“我大漢天威浩蕩,豈容你一個逆賊的使者在此胡言亂語?來人,將這狂徒拖下去,打三十大板,趕出壽春!”
親兵上前拖走使者,劉繇看著地上的書信,眼中閃過一絲忌憚。他何嘗不知道曹操若敗,劉進的下一個目標可能就是揚州?可他更清楚,以自己這點兵力,彆說幫曹操,就算出兵,也隻是杯水車薪。
“主公,您做得對。”謀士許劭走進來,拱手道,“曹操謀逆,天下共擊之,咱們若幫他,便是與朝廷為敵,得不償失。”
劉繇歎了口氣:“我隻是……怕陛下容不下我這揚州刺史啊。”
許劭笑道:“主公放心。咱們隻需表忠心,向長安上書,痛斥曹操謀逆,表明願歸順朝廷,陛下定會安撫咱們。他現在忙著對付曹操,沒空來打揚州。而且,主公在揚州舉步維艱,這揚州刺史當的也不怎麼痛快。反倒不如交好陛下,沒準到時候,也能得個高官厚祿!”
劉繇眼前一亮:“先生說得是!快,筆墨伺候,我要給陛下上書!”
很快,一封措辭懇切的表章寫就。劉繇在表章中痛斥曹操“舉兵反對朝廷統治,實為漢賊”,表示自己“世受皇恩,願率揚州軍民歸順朝廷,聽候陛下調遣”,還說若朝廷需要,他願“籌集糧草,支援前線”。
看著送走表章的使者,劉繇長長舒了口氣。他知道,這封表章未必能讓劉進完全信任自己,但至少能讓揚州暫時安全。至於曹操的死活,那就不是他該操心的了。
南陽宛城的帥帳內,張繡將曹操使者的首級掛在帳外,帳內的氣氛卻依舊凝重。他看著賈詡,眼中滿是掙紮:“先生,曹操的使者殺了,可咱們接下來該怎麼辦?劉進的大軍就在山陽,劉表又出兵南陽威逼長安,袁術大軍退回豫州,咱們夾在中間,遲早會被吞並。”
賈詡撫摸著胡須,沉吟道:“主公,天下諸侯雖多,卻已分成兩派——一派以曹操為首,反抗朝廷;一派以劉進為首,匡扶漢室。咱們若想活下去,隻能選一邊。”
張繡苦笑:“選曹操?他殺了我叔父,此仇不共戴天。選劉進?可咱們是董卓餘孽,當年參與過遷都長安,手上沾著漢臣的血,劉進能容下咱們嗎?”
“容不容得下,總得試試。”賈詡道,“劉進在長安推行新政,招攬人才,連徐榮這等人物都能容,未必容不下咱們。再說,咱們手上還有數千兵馬,投過去,也算有個籌碼。”
張繡眼中閃過一絲猶豫:“可……若是劉進記恨舊賬,咱們豈不是自投羅網?”
“主公,這便是我讓您先試探的原因。”賈詡道,“咱們可以派使者去長安,表明歸順之意,看看劉進的態度。若他願接納,咱們便獻上兵馬,歸順朝廷;若他不容,咱們再另尋出路不遲。”
張繡看著帳外的曹操使者的首級,又想起叔父張濟的慘死,心中五味雜陳。他恨曹操,卻也怕劉進。可他更清楚,自己若不儘快做出選擇,遲早會被戰火吞噬。
“好。”張繡深吸一口氣,“就依先生之計。儘快派使者去長安。”
賈詡道:“主公英明!”
張繡點頭:“好。告訴使者,見到劉進,務必謹言慎行,探清陛下的態度。若……若陛下真的容不下咱們,便讓他悄悄回來,咱們……咱們再想彆的辦法。”
賈詡躬身應道:“主公放心。”
當使者帶著禮物離開,前往長安時,張繡站在城頭,望著北方的天空,心中充滿了忐忑。他不知道,這次試探,會不會為自己,尋來一條生路。
喜歡開局嶽飛薛禮,我稱霸三國請大家收藏:()開局嶽飛薛禮,我稱霸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