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辭那番破釜沉舟般的指令,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了巨石,瞬間在皇宮內外激起了巨大的波瀾。
更衣,備朝服,前往太極殿——這意味著楚妃娘娘要在陛下重傷昏迷、太子年幼體弱的情況下,正式走向前台,直麵朝堂,主持這場決定國運的軍事會議!
召太醫集結,攜帶驅寒良藥候命——顯示了她不惜一切代價救治皇帝的決心。
而將陛下重傷昏迷、急需神醫的消息傳遍天下——這更是一步險棋!固然可能引來隱世的良醫,但更可能暴露大靖此刻君權空虛的弱點,動搖民心軍心,甚至引來更多覬覦!
然而,沈清辭彆無選擇。北狄大軍壓境,邊關烽火連天,朝廷必須立刻做出反應,拿出決策!而皇帝的重傷,也必須傾儘全力救治!她不能退縮,也不能猶豫!
當她身著象征後宮最高品級的貴妃朝服,頭戴九翬四鳳冠,麵容肅穆,一步步走入太極殿時,殿內早已等候的文武百官,目光複雜地聚焦於她身上。有驚愕,有質疑,有擔憂,也有少數如周正般流露出支持的神色。
龍椅空懸,禦座之旁,設了一席珠簾寶座,那是為她準備的。
沈清辭無視那些各異的目光,徑直走到珠簾之後,緩緩坐下。她的脊背挺得筆直,目光透過珠簾,掃視全場,清冷而威嚴的聲音在殿中響起:
“諸位大人,北境八百裡加急軍報,想必都已知曉。北狄兀術,傾巢南下,八萬鐵騎,已破我數道關隘,兵鋒直指我北境核心!更有妖人守燈助紂為虐,以邪術控冰操雪,我軍將士苦戰不退,然形勢……危如累卵!”
她開門見山,直接將最嚴峻的形勢擺在所有人麵前,沒有絲毫粉飾太平。
殿內頓時響起一片壓抑的驚呼和議論聲。
兵部尚書首先出列,聲音沉重:“娘娘,北境兵力本就不足,如今又失陛下坐鎮,軍心難免浮動。當務之急,是立刻調派援軍!然則……京畿兵力亦不可輕動,各地駐軍調動需時,糧草輜重更是難題……”
戶部尚書也立刻跟上,一臉愁苦:“娘娘,國庫……國庫因之前平定郭逆之亂,已然耗費甚巨,如今又要支撐北境大戰,這錢糧……實在是捉襟見肘啊!”
緊接著,又有官員出列,或言應立刻遣使與北狄議和,暫避鋒芒;或言當固守京城,以待各地勤王之師;甚至有人隱晦地提出,國不可一日無君,當務之急是請太子殿下早日正位,以安天下……
各種聲音嘈雜而起,太極殿內仿佛變成了菜市場,充滿了悲觀、推諉和各自的小算盤。
珠簾之後,沈清辭麵無表情地聽著。她早就料到會是這般景象。這些大臣,平日裡高談闊論,一旦真到了生死存亡之際,顧慮便多了起來。
“肅靜!”侍立在一旁的周正看不下去了,厲聲喝道,壓下了殿內的嘈雜。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珠簾。
沈清辭緩緩開口,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冷靜和力量:
“議和?北狄狼子野心,勾結妖人,意在亡我大靖,絕我宗廟!此時議和,無異於自縛雙手,任人宰割!此議,休得再提!”
她直接否定了議和的提議,語氣斬釘截鐵。
“固守待援?北境若失,北方門戶洞開,北狄鐵騎便可長驅直入,直逼京畿!屆時,我等困守孤城,又能守到幾時?各地藩鎮,心思各異,援軍何時能至?此乃坐以待斃之下策!”
她又駁斥了單純防守的觀點。
“至於太子正位……”沈清辭的目光似乎穿透珠簾,掃過那幾個提出此議的官員,讓他們不由自主地低下了頭,“太子殿下乃國之儲君,然如今鳳體未愈,年幼識淺,豈能在國難當頭之際,行此倉促之事?爾等提出此議,是何居心?!”
她的話語如同鞭子,抽打在那些心懷叵測之人身上,殿內一時鴉雀無聲。
沈清辭站起身,走到珠簾前,雖然隔著簾子,但那挺拔的身影和決絕的氣勢,已然震懾全場。
“如今之計,唯有戰!也必須戰!”她聲音陡然提高,帶著一種破釜沉舟的決絕,“北境將士正在浴血奮戰,陛下……陛下亦在北境與敵周旋!我大靖,沒有貪生怕死的君王,更沒有畏戰退縮的臣子!”
“趙匡將軍!”她點名道。
“末將在!”趙匡大步出列,聲如洪鐘。
“本宮與太子,授你北方兵馬大元帥之職,總攬北境一切軍務!即刻從京畿大營、燕州軍及周邊可用之兵中,抽調五萬精銳,由你親自統帥,三日後誓師出征,馳援北境!糧草輜重,由戶部、兵部協同,不惜一切代價,優先保障北境軍需!若有延誤懈怠者——斬!”
這道命令清晰、果斷,沒有任何拖泥帶水!賦予了趙匡極大的權力,也表明了朝廷血戰到底的決心!
趙匡虎目含淚,重重抱拳,單膝跪地:“末將趙匡,領旨!定不負娘娘與殿下重托,不破北狄,誓不還朝!”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周正周大人!”
“老臣在!”
“本宮與太子,授你監國輔政大臣之首,總攬朝政,協調各方!穩定京城,保障後勤,彈壓一切宵小!本宮離京期間,朝中一應事務,由你與諸位輔政大臣商議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