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寧宮推行的各項新政,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漣漪漸漸擴散至前朝。節省宮內用度以撫恤將士的舉措,贏得了軍中將領和不少務實派官員的讚許;而設立女官學堂,雖在保守士大夫中引些微詞,卻也因其限定於內廷範疇,尚未引起太大波瀾。然而,所有人都清楚,這位憑借功績與帝寵登上後位的皇後,其影響力絕不會僅僅局限於宮牆之內。
這日清晨,天光未亮,沈清辭已起身梳洗。因有孕近五月,身形已頗為明顯,宮女為她更衣時格外小心翼翼,挑選了一身莊重而不失寬鬆的朝服鳳冠。今日並非大朝會,但蕭景琰前一日便告知,有幾件關乎民生與醫藥的奏議,想聽聽她的見解。
“娘娘,輿轎已備好。”檀雲輕聲稟報。
沈清辭對著銅鏡最後整理了一下衣冠,鏡中女子容顏依舊清麗,眉宇間卻多了幾分屬於皇後的威儀與沉靜。她深吸一口氣,撫了撫微隆的小腹,仿佛能從那裡汲取力量。“走吧。”
這是她封後以來,第一次正式踏入乾元殿的側殿議事廳。當她出現在殿門口時,早已等候在此的幾位內閣大臣及相關部門官員皆是一怔,隨即紛紛躬身行禮:“臣等參見皇後娘娘。”
“諸位大人免禮。”沈清辭聲音平和,在蕭景琰下首特意增設的鳳椅上落座。蕭景琰向她投來一個鼓勵的眼神。
今日議事,主要涉及三件事:一是江南部分地區春汛過後,恐有疫病之憂,太醫院提請增撥防疫藥材款項;二是工部奏報,京畿地區幾處前朝遺留的水利年久失修,需撥款修繕,以防夏澇;三是戶部關於如何進一步鼓勵農桑、增加國庫收入的常規討論。
前兩項議罷,蕭景琰皆做了決斷,撥付款項,責令相關部門儘快辦理。輪到第三項時,幾位大臣各抒己見,無非是輕徭薄賦、勸課農桑等老生常談。
就在議題似乎即將慣例性結束時,沈清辭忽然開口,聲音清晰而沉穩:“陛下,諸位大人,本宮於醫道略有涉獵,方才聽聞江南防疫之事,心中有些淺見,或許可於鼓勵農桑亦有所裨益,不知當講不當講?”
殿內瞬間安靜下來。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這位初次參與議政的皇後身上。有好奇,有審視,也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抵觸。
蕭景琰頷首:“皇後但說無妨。”
“謝陛下。”沈清辭微微欠身,目光掃過在場眾人,“方才太醫院提及防疫,所需藥材多取自山野。本宮在想,若能在鼓勵農桑之餘,於田埂地頭、房前屋後,亦或利用荒山坡地,引導百姓種植一些常用、易活的藥材,如金銀花、板藍根、紫蘇、艾草等。此舉一則可備不時之需,民間若有小恙,可自行采摘緩解,減輕官府醫藥壓力;二則,這些藥材成熟後,可由官府按市價或保護價統一收購,充實官藥局儲備,亦可允許藥商收購,如此,百姓能多得一份收入,豈非兩全其美?”
她頓了頓,繼續道:“尤其對於一些土地貧瘠、種植糧食收成不佳的地區,種植藥材或可比種糧獲益更豐。此乃《楚門醫案》中曾提及的‘以藥補農’之策,前朝民間亦有零星實踐,若能由朝廷引導推廣,或可成為農桑之外,另一條富民之道。”
話音落下,殿內一片寂靜。
戶部尚書捋著胡須,眼中露出思索之色。工部尚書則微微點頭,似乎覺得此法可行。而禮部侍郎,一位年近花甲、以恪守禮法著稱的老臣周文正,卻皺起了眉頭。
“皇後娘娘心係民生,仁德可嘉。”周文正出列,語氣恭敬卻帶著疏離,“然,臣以為此事有待商榷。其一,農乃國之根本,民以食為天,若引導百姓棄糧種藥,恐動搖國本;其二,藥材種植、收購、儲藏、鑒彆,皆需專門人才與章程,非一日之功,倉促推行,恐生弊端,反擾民生;其三……”他頓了頓,聲音提高了一些,“娘娘母儀天下,德澤六宮,已是萬民之福。這朝政之事,紛繁複雜,自有陛下與臣等操心,娘娘鳳體為重,實在不宜過於勞神。”
這番話,看似關心,實則是在明確劃清界限,暗示後宮不得乾政。
蕭景琰臉色微沉,正要開口,沈清辭卻已微微一笑,接過了話頭:“周大人所言,不無道理。”
她如此反應,倒讓周文正一愣。
“農為國本,此乃正理。本宮所言‘以藥補農’,重點在一‘補’字,並非要百姓棄糧種藥。”沈清辭不疾不徐地解釋,“乃是在確保糧田的基礎上,利用邊角隙地、貧瘠之地,增加收益。譬如桑棗,亦是種於田邊地頭,並未影響糧食生產,反而增益頗多。此為其一。”
“其二,周大人擔憂章程人才,此確為關鍵。故而本宮建議,此事不必急於全國推行。可先擇一兩州縣試點,由太醫院與地方農官共同擬定適宜當地種植的藥材目錄,教授種植之法,並製定簡單的收購、鑒彆標準。試行一兩年,觀其成效,總結經驗,再決定是否推廣。如此,即便有差池,影響亦有限,若成功,則利國利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她目光轉向周文正,語氣依舊平和,卻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力度:“至於周大人所言後宮不宜乾政……本宮深受皇恩,忝居後位,眼見陛下為國事宵衣旰食,心實難安。若有些許可供參詳的淺見,能於國於民略有裨益,即便隻是試點之策,若能成功,亦是功德。陛下勤政愛民,虛懷若穀,廣開言路,方有今日大靖之中興。本宮以為,隻要出於公心,言之有物,無論出自何人之口,皆可斟酌采納。周大人以為呢?”
一番話,條理清晰,既有對反對意見的回應,又點出了試點操作的可行性,更將議題拔高到“廣開言路”、“出於公心”的層麵,讓周文正一時難以反駁,尤其最後那句反問,更是將難題拋回給了他。
周文正張了張嘴,臉色有些漲紅,最終隻能躬身道:“娘娘思慮周詳,是老臣……思慮不周。”
蕭景琰見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適時開口道:“皇後此議,朕覺得頗有新意。戶部、工部、太醫院,你們三部會同商議,儘快選定合適州縣,擬定試點章程呈報。記住,以穩妥為上,切勿擾民。”
“臣等遵旨!”三部官員齊聲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