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秋梨膏上市那天,恰好趕上第一場像樣的冬雪。
鵝毛般的雪片簌簌落下,將糖坊的屋頂和院子染成純淨的白。屋內,灶火正旺,新熬好的秋梨膏在陶罐裡泛著深琥珀色的光澤,濃鬱的藥香混合著梨子的清甜,驅散了冬日的寒意。
趙北北小心地將膏體裝入定製的深色小罐中,每一罐都貼上手寫的標簽——“趙氏秋梨膏”。馬嬸在一旁幫忙封裝,動作比剛來時熟練了許多。
“這味兒聞著就舒坦,”馬嬸吸了吸鼻子,“比藥鋪子裡賣的還好。”
趙北北沒說話,隻是低頭檢查著封口。這是她投入心血最多的產品,從挑選凍秋梨,到搭配羅漢果、枇杷葉,再到掌控那漫長的熬煮火候,每一步都嚴格遵循爺爺筆記上的古法。她希望這份帶著溫潤心意的產品,能像爺爺期望的那樣,“慰藉身心”。
視頻發出去不到半小時,五十罐秋梨膏便顯示售罄。後台的訂單提醒音此起彼伏,趙北北看著屏幕上滾動的收貨地址,天南地北,最遠甚至到了嶺南。
她輕輕呼出一口氣。
然而,平靜隻維持了三天。
第四天午後,雪停了,陽光勉強穿透雲層。趙北北正在清理灶台,手機連續震動起來。她點開一看,是幾條最新的商品評價。
“什麼古法秋梨膏?味道怪怪的,跟我之前喝過的完全不一樣!”
“罐子邊上好像有點發黴?不敢吃了。”
“主播解釋一下?這品質對不起價格啊!”
心猛地一沉。她點開買家上傳的圖片,放大仔細看。罐口邊緣似乎確實有細微的、不同於膏體顏色的斑點。味道不對?她回想起熬製過程,每一步都嚴格把關,問題出在哪裡?
更多質疑的評論開始出現,雖然也有老顧客維護,但那股不安的氛圍已經開始蔓延。之前那個惡意測評的博主像是聞到了腥味,立刻轉發了差評,配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和“翻車?”的字眼。
剛剛累積起來的好評和期待,仿佛被戳破的氣球,迅速乾癟下去。
趙北北站在原地,手裡還拿著擦灶台的抹布,指尖冰涼。秋梨膏的工序最複雜,成本也最高,這次投入了她目前大部分的活動資金。如果這批貨真的出了問題……
她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拿起一罐尚未寄出的秋梨膏,打開,仔細聞了聞,又用乾淨的勺子挑出一點觀察。膏體本身似乎沒有問題,但罐口內側的密封處,確實有些許可疑的痕跡。
是包裝罐消毒不徹底?還是熬煮後冷卻時沾染了雜質?抑或是長途運輸中出了狀況?各種可能性在她腦子裡打轉,每一種都指向她的疏忽。
馬嬸看著她凝重的臉色,小聲問:“北北,咋啦?”
趙北北搖搖頭,沒說話。她走到院子裡,冰冷的空氣讓她打了個寒顫。積雪反射著刺眼的光,她望著遠處被雪覆蓋的田野,一種熟悉的、仿佛回到離婚初期的無力感悄然襲來。隻是這一次,壓在她身上的不是人情冷暖,而是她自己選擇的事業和那份沉甸甸的責任。
她回到屋裡,拿起手機,點開與顧淮南的對話框。她需要最冷靜的分析。
“秋梨膏部分批次出現疑似黴變投訴,味道反饋不一。可能原因:包裝密封性,或熬煮後處理環節汙染。正在核查。”她儘量客觀地陳述事實。
顧淮南的回複很快,依舊不帶情緒:“收到。第一,立即下架所有秋梨膏鏈接,停止發貨。第二,聯係所有已購買但未確認收貨的客戶,主動說明情況,提供無條件退款或換貨。第三,對剩餘庫存和已退回產品進行逐一檢查,確定問題批次和原因。第四,準備好承擔所有損失。”
他的指令清晰而冷酷,像一把手術刀,剖開了她殘存的僥幸。下架,退款,承擔損失……這幾個字像冰錐紮進心裡。這意味著她這段時間的辛苦,可能付諸東流。
但她知道,他是對的。
“明白。”她回複。然後,她按照他的建議,開始一條條聯係買家,解釋,道歉,承諾退款。每打出一個“對不起”,她的心就沉一分,但手上的動作卻異常堅定。
做完這一切,天已經黑了。她疲憊地坐在灶前,看著那幾箱可能存在問題、價值不菲的秋梨膏,沉默不語。
手機亮起,是顧淮南發來的又一條信息:“危機處理是品牌的試金石。坦誠和擔當,比完美無瑕更重要。”
趙北北看著那句話,久久沒有動彈。灶膛裡的餘燼映在她臉上,明明滅滅。
損失已經造成,路還要繼續走。隻是這一次,她走得比以往任何時刻都要清醒,也都要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