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八,年味像灶上漸濃的糖香,再也藏不住了。
趙北北卻比往常起得更早。糖坊裡氤氳著新熬芝麻飴糖的焦香,她正將滾燙的糖漿倒入抹了油的石模。馬嬸在一旁幫忙,看著那黑亮粘稠的糖漿,忍不住咽了口口水:“這味兒可真竄鼻子,香得很!”
這是趙北北根據爺爺筆記複原的年節糖,工序比雪糖簡單,卻格外考驗對糖漿火候的把握。她準備做一批限量款,隻在年前發售。
手機震動,是縣電商產業園的李主任。自上次通話後,趙北北去園區看過一次。窗明幾淨的辦公室,齊全的設施,還有幾個同樣做本地特產的年輕主播,氛圍確實與她這孤軍奮戰的糖坊不同。
“小趙啊,過年好啊!”李主任聲音熱情,“我們園區年初五有個‘家鄉年味’線上展銷活動,市領導會來觀摩。我們討論後,覺得你的糖坊很有代表性,想邀請你作為我們縣的特色品牌參加,到時候給你個主推位!”
主推位。趙北北的心跳快了幾拍。這意味著官方的正式認可,和難以估量的曝光機會。
“謝謝李主任,我需要準備什麼?”她穩住心神問。
“就把你最拿手的產品帶上,現場可以做些展示。關鍵是突出我們本地特色和傳統手藝!”李主任叮囑,“這是個好機會,好好把握!”
掛了電話,趙北北看著模具裡漸漸定型的芝麻飴糖,黑亮光澤,嵌著飽滿的芝麻粒。機會來得突然,像一塊巨石投入平靜湖麵。
她將芝麻飴糖上架,依舊是限量,配文簡單:“年味,趙氏芝麻飴糖,限量發售。”幾乎瞬間售罄。評論區滿是“年味兒有了”、“搶到啦”的歡呼。
忙碌間隙,她開始琢磨參展的事。帶哪些產品?雪糖工藝複雜,不適合現場展示。山楂烙和秋梨膏倒是方便。或許……可以現場熬一小鍋簡單的梨膏糖?讓觀展的人直觀感受古法熬糖的過程?
她把這個想法和需要準備的材料清單發給了顧淮南。他很快回複:“思路正確。現場體驗能增強品牌感知。物料清單已閱,無遺漏。注意現場安全。”
他總是這樣,在她需要確認時給出最簡潔的支持。
年三十那天,雪停了,久違的太陽露出蒼白的臉。村子裡鞭炮聲零星響起,空氣中彌漫著硝煙和燉肉的混合氣味。王大娘早早送來一碗豬肉白菜餡的餃子,硬塞到趙北北手裡:“一個人也得過年!吃了餃子,來年順順溜溜!”
趙北北道了謝,糖坊裡隻剩下她一個人。馬嬸也回家準備年夜飯了。她將餃子放在灶邊溫著,沒有立刻吃。而是拿出新買的紅紙,裁成小方塊,用毛筆蘸墨,寫下“趙氏糖坊”四個字,準備貼在年後新一批的包裝上。
筆尖在紅紙上滑動,墨跡淋漓。外麵是熱鬨的人間煙火,屋裡是安靜的筆墨糖香。兩種截然不同的年味,在她身上奇異地交融。
手機屏幕亮起,是顧淮南發來的一張照片。照片裡是一桌精致的年夜飯,背景是城市璀璨的夜景。配文隻有兩個字:“年夜。”
沒有問候,沒有寒暄,像是一種隔空的分享。趙北北看著那張照片,再看向自己灶台上那碗孤零零的餃子,心裡沒有酸楚,反而有一種平靜的共鳴——他們都在自己的軌道上,過著這個年。
她放下筆,拍了一張自己剛寫好的福字,和那碗冒著熱氣的餃子,發了過去。也回了兩個字:“同安。”
窗外,夜幕降臨,更多的煙花竄上天空,炸開絢爛的光弧,瞬間照亮了雪地,也映亮了糖坊的窗欞。趙北北就著那轉瞬即逝的光,慢慢吃完了餃子。
糖坊裡,新寫的福字墨跡已乾,紅得耀眼。準備參展的物料整齊地碼放在角落。芝麻飴糖的甜香尚未散儘。
舊年將儘,新年即至。她坐在灶膛前,往裡添了根柴火。
火光躍動,映著她沉靜的側臉。
春風,似乎已在門外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