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近地軌道“女媧”星艦船塢;dsra最高戰略會議室;改造中的“伏羲號遠行者號”艦橋;艦員公共休息區。
時間:晉升儀式後一個月。
人物:周孜婷,軍洛,鴻宇,趙娜,趙航,林露,dsra高層李振邦將軍等),船塢工程師團隊。
“女媧”星艦船塢,人類太空工程皇冠上的明珠。此刻,它巨大的腹腔內,曾經叱吒“深淵巨口”的“伏羲號”正經曆著一場脫胎換骨的改造。無數工程艇如同忙碌的工蜂,圍繞著它傷痕初愈卻更顯雄壯的艦體飛舞。電弧閃爍,厚重的複合裝甲板被吊裝焊接,全新的武器陣列模塊嵌入預留的基座,巨大的引擎噴口被拆卸下來,替換成流線型更完美、閃爍著幽藍能量光芒的新型推進單元。
dsra最高戰略會議室,氣氛凝重而充滿決心。巨大的全息投影上,是“伏羲號”改造計劃的詳儘藍圖,每一項升級都標注著血紅色的“最高優先級”和“深淵巨口經驗總結”。
李振邦將軍的聲音斬釘截鐵:“‘深淵巨口’的遭遇證明,我們之前的認知和準備,在真正的深空未知麵前,脆弱得不堪一擊!‘伏羲號’是英雄艦,但它必須變得更強!改造計劃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按時完成!”
投影上,關鍵升級項被高亮:
1.“相位折疊”護盾係統:基於部分解析的外星能量護盾殘留數據由鴻宇、趙娜主導),結合人類最前沿理論,打造的主動式能量偏轉護盾,理論上能抵禦更高能級的粒子流和未知能量衝擊。
2.“深淵之眼”級主傳感器陣列:趙娜主持設計的超遠程、多譜段感知矩陣,集成被動偵聽、主動掃描、時空漣漪探測鴻宇的理論貢獻),力求在更遠的距離上捕捉異常信號,避免再次陷入“巨口”般的被動。
3.“誇父ii型”多功能無人艇蜂群:軍洛根據實戰經驗提出的需求,數量更多,裝甲更強,具備協同探測、緊急維修、飽和式火力牽製甚至自毀式衝擊能力。
4.“息壤”級生態循環與緊急維生係統:林露結合深淵行星惡劣環境和長時間深空航行需求提出的優化方案,大幅提升自持力與極端環境下的生存保障。
5.“軒轅”級量子核心升級:提升全艦計算與信息處理能力,為趙娜的邏輯推演、鴻宇的複雜模型計算、林露的信息洪流分析以及全艦戰術決策提供更強算力支持。
6.“共工”級重型衝擊炮陣列謹慎加裝):周孜婷力主保留的威懾力量,但重新設計為模塊化、能量聚焦型,強調瞬間破壞力而非持續火力,用於應對最極端情況。
每一項改造,都凝聚著“深淵巨口”的教訓,也承載著對未知星域最深的敬畏與最充分的備戰決心。資源在瘋狂傾斜,整個dsra和聯合太空軍的精華力量都彙聚於此。
改造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但另一個問題,在核心六人之間悄然醞釀。
艦員公共休息區臨時搭建在船塢附屬區),六人難得地聚在一起。窗外,是正在被“剝皮拆骨”又“重鑄筋骨”的伏羲號。
鴻宇灌了口提神飲料,看著窗外:“脫胎換骨啊…不過,‘伏羲號’這名字,承載的是人文始祖的智慧和開創,總覺得…和我們現在要去的那個鬼地方,有點…文不對題?”
趙航摩挲著父親留下的徽章,接口道:“‘伏羲’是文明的火種,是‘家’的象征。可我們這次…更像是要去尋找‘遠航者’的蹤跡,是真正的‘遠行’。”他的目光投向深邃的星海方向。
林露輕輕翻動著手中的古卷複製頁:“‘伏羲’代表已知的起源與傳承,而我們的目標,是未知的彼岸與連接。一個名字,或許應該承載新的期許。”
趙娜調出一個數據模型投影,冷靜分析:“名稱變更對艦船識彆係統影響可控0.3冗餘計算量),但對團隊心理標識和遠征意義塑造有顯著提升概率78.6)。‘伏羲’關聯曆史與守護,‘遠行’更契合主動探索與未知求證的當前核心任務目標。”
軍洛抱著手臂,看著改造中的戰艦,沉聲道:“‘伏羲號’在深淵巨口證明了自己,這個名字值得尊敬。但新的旅程,新的使命,需要一個能代表我們所有人此刻意誌的名字。它應該像一把出鞘的劍,指向深空。”
所有人的目光,最終都落在艦長周孜婷身上。她一直沉默地看著窗外那艘正在涅盤的戰艦,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麵劃過“遠航者”三個字的軌跡。
爺爺的星圖,父親輩的失蹤,外星巨艦的回響,人類的渺小與勇氣…無數畫麵在她腦中閃過。她抬起頭,目光掃過每一張充滿期待和堅定意誌的臉龐。
“‘伏羲’是根,是文明的搖籃。”周孜婷的聲音清晰而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決心,“但我們即將踏上的,是一條前無古人的路,是追尋‘遠航者’足跡、直麵宇宙終極奧秘的遠征。我們需要一個名字,承載的不再僅僅是守護家園的厚重,更是主動踏入深空、無畏前行的開拓精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她停頓了一下,仿佛在積蓄力量,然後一字一句地說道:
“遠行者。”
“它不再隻是艦船的名字,更是我們此行的身份,是我們共同的意誌!我們不再是固守家園的‘伏羲’,我們是向星海深處邁出腳步的‘遠行者’!為了真相,為了理解,為了連接,為了守護更廣闊的未來!”
“遠行者…”趙航低聲重複,眼中父親的徽章似乎閃過一道微光。
“遠行者號…”鴻宇喃喃道,興奮地搓著手,“對味!太對味了!”
趙娜微微點頭:“邏輯自洽,目標指向性明確,情感激勵係數高。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