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遠行者號”艦橋、科學實驗室、工程甲板;“幻日搖籃”星雲邊緣及內部;新增偵察機器人“螢火蟲”蜂群。
時間:啟航後第15天標準時),抵達目標星域邊緣。
人物:周孜婷,軍洛,鴻宇,趙娜,趙航,林露,工程團隊。
經過十多天的航行與磨合,“遠行者號”的艦員們大多已戰勝了初期的太空適應症,艦內生活逐漸步入正軌,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麵對終極目標的、沉甸甸的專注。此刻,艦橋巨大的觀景窗外,那被稱為“幻日搖籃”的星雲,已不再是星圖上遙遠的光斑,而是橫亙在宇宙幕布上、占據了幾乎全部視野的、令人窒息的瑰麗奇觀。
它無愧於“搖籃”之名,更無愧於“幻日”的形容。
星雲的主體是熾烈翻騰的電離氫氣,呈現出一種仿佛熔融金屬般流動的、深邃而耀眼的緋紅,如同宇宙巨神被撕裂的傷口,噴湧著生命的原漿。在這片洶湧的紅色海洋中,點綴著無數新生的、或剛剛點燃核聚變的藍白色恒星,它們如同被灼熱血漿包裹著的鑽石胚胎,散發著刺目而冰冷的光芒。強烈的恒星風與輻射,將周圍較冷的氣體和塵埃塑造成形態各異的柱狀結構和空腔,這些結構在背景紅光的映襯下,邊緣銳利如刀,內部則幽暗深邃,仿佛通向未知的深淵。
更令人目眩的是,在星雲某些區域,致密的塵埃帶如同焦糖色的絲帶,纏繞、分隔著不同的發光區域。當後方恒星的強光穿透這些塵埃時,發生了複雜的散射與折射,在星雲內部製造出無數虛假的、扭曲的“太陽”——它們或大或小,或明或暗,懸掛在氣體帷幕之後,光芒呈現出詭異的金黃、橙紅甚至紫羅蘭色,如同夢幻泡影,不斷誕生又湮滅。這便是“幻日”之名的由來——美麗,卻充滿了欺騙性與致命的輻射陷阱。
整個星雲並非靜止,它內部的湍流運動肉眼可見,巨大的氣體雲團在引力和輻射壓力下緩慢地旋轉、碰撞、撕裂,發出無聲的咆哮。無處不在的高能帶電粒子流如同無形的剃刀,瘋狂衝擊著“遠行者號”的相位折疊護盾,在淡金色的能量場上激起密集而炫目的漣漪,發出持續不斷的、令人牙酸的“滋滋”聲。艦體深處傳來引擎功率提升的低沉嗡鳴,維持著護盾的穩定與航向的堅定。
“我的老天爺…”趙航坐在駕駛席上,望著窗外那毀滅與誕生交織的畫卷,忘記了操作,喃喃自語,“這地方…比鴻宇的頭發還亂!”
“糾正,”趙娜的聲音從科學台傳來,冷靜地如同在描述實驗室樣本,“鴻宇博士頭發的熵值遠低於當前星雲內部湍流。根據‘深淵之眼’最新數據,搖籃核心區域的粒子通量已達到艦船設計閾值的87,磁流體動力學擾動等級:極端。建議航路立即規避s7至s9扇區。”
鴻宇此刻卻顧不上趙航的調侃和趙娜的數據,他整個人幾乎要撲到觀景窗上,眼鏡片上反射著變幻莫測的光芒,激動得語無倫次:“太…太美了!看那!新生恒星的‘光壓’雕塑!看那塵埃折射出的‘偽日冕’!還有那…那引力剪切形成的渦旋!這簡直就是…就是宇宙級的交響樂!狂暴!優雅!無序中的…嘔…”過於激動似乎又勾起了他殘餘的不適感,他趕緊捂住嘴,但眼睛依舊貪婪地吸收著窗外的景象。
周孜婷站在艦長席前,雙手背在身後,身姿挺拔。她的目光穿透絢爛的光影,落在全息星圖上那個不斷閃爍的坐標標記上——生物電信號源和引力陰影的所在,位於星雲深處一個相對“平靜”的空洞邊緣。“航路修正完成了嗎?林露。”
“已完成,艦長。”林露的聲音平穩,“我們正沿預設的‘弦月走廊’切入。這條航路利用了大型塵埃柱的天然屏蔽效應,能最大程度削弱核心輻射和粒子流的直接衝擊。但環境乾擾依然會嚴重影響常規掃描精度,尤其是對目標生物電信號的捕捉。”
“這正是‘螢火蟲’派上用場的時候了。”軍洛的聲音響起,他正通過戰術台監控著工程甲板的動態。
工程甲板。
巨大的發射艙門緩緩開啟,露出外麵狂暴而瑰麗的星雲背景。一群數量約五十、外形酷似放大版甲蟲的機器人靜靜地懸浮在發射軌道上。它們約莫家用無人機大小,外殼是啞光的深灰色特種複合材料,流線型的設計能有效減少湍流阻力。最顯眼的是它們頭部集成的多光譜傳感器陣列,如同複眼般閃爍著幽藍的微光——這便是“螢火蟲”偵察機器人蜂群,由趙娜主導設計,鴻宇提供理論支持,軍洛提出戰術需求。
“螢火蟲01至50,自檢完成,狀態:綠色。‘深淵之眼’子節點鏈路建立,抗乾擾協議加載完畢。蜂群邏輯核心:激活。”趙娜的聲音通過工程頻道傳來,毫無波瀾,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期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釋放!”軍洛命令簡潔有力。
嗤——!
無聲的電磁彈射啟動。五十隻“螢火蟲”如同被驚擾的蜂群,瞬間被彈射入狂暴的星雲介質中!它們小巧的身軀在巨大的氣體雲柱和能量湍流中,渺小得如同塵埃。
然而,這些“塵埃”卻展現出驚人的靈活性與韌性。它們迅速散開,彼此間保持著精密的相對距離,依靠微型離子推進器靈活地規避著翻滾的氣體團塊和隱形的粒子束流。頭部傳感器陣列全功率開啟,將捕捉到的光譜、輻射、磁場、微弱引力波動等海量數據,通過特殊加密的抗乾擾鏈路,源源不斷地傳回“遠行者號”上的“深淵之眼”主陣列。
“螢火蟲03報告:前方檢測到高濃度硫化氫冰晶雲,建議主艦航向微調+0.3度。”
“螢火蟲17報告:坐標區域磁力線扭曲加劇,存在小型能量爆發點,疑似新生恒星耀斑前兆。”
“螢火蟲29報告:檢測到微弱、非自然指向性的低頻電磁脈衝…來源不明,正在追蹤…”
工程甲板的主控屏上,代表著“螢火蟲”的五十個綠色光點,如同真正的螢火蟲,在星雲複雜的三維模型中靈活穿梭,將原本模糊不清、危機四伏的“弦月走廊”及其周邊環境,一點點照亮、描繪清晰。
“乾得漂亮,小蟲子們!”趙航看著飛行控製台上更加精細的星雲動態模型,興奮地吹了聲口哨,“比老洛的模擬訓練刺激多了!”
鴻宇在科學台前,雙眼放光地盯著“螢火蟲”傳回的實時數據和壯麗影像:“蜂群邏輯!分布式感知!這才是探索未知的正確打開方式!娜娜,你的算法簡直是藝術!”
趙娜專注於處理海量回傳數據,頭也不抬:“藝術需要效率支撐。鴻宇,我需要你立刻分析29號報告的異常電磁脈衝頻譜特征,與目標生物電信號進行交叉比對。優先級:最高。”
鴻宇:“遵命!藝術總監大人!”立刻埋頭工作。
軍洛看著戰術屏上穩定工作的蜂群光點,微微頷首,對趙娜的設計表示認可。
周孜婷看著艦橋各崗位高效運轉,尤其是“螢火蟲”蜂群傳回的寶貴信息,心中稍定。她望向窗外那近在咫尺的熔爐之門——翻騰的氣體巨柱如同燃燒的歎息之牆,扭曲的“幻日”在牆後閃爍著誘人而危險的光芒。
“‘螢火蟲’繼續前出偵察,擴大搜索範圍,重點掃描空洞邊緣區域。”周孜婷下令,聲音沉穩,“全艦保持一級戰備,護盾功率維持峰值。我們…準備進入搖籃腹地。”
“遠行者號”龐大的艦體,在“螢火蟲”蜂群開拓出的安全航路指引下,如同一位小心翼翼的巨人,緩緩駛入那由氣體、塵埃、新生恒星和致命輻射構成的宇宙煉獄之門。艦體在湍流中微微震顫,護盾上激起的漣漪更加密集,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前路的艱險。而在艦橋主屏幕上,代表著目標區域的信號標記,在“螢火蟲”們不斷傳回的數據流中,正變得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神秘——尤其是那片巨大的、吞噬著一切探測信號的“引力陰影”。
“弦月走廊”的航程如同在沸騰的鋼水中穿行。“遠行者號”龐大的艦體在狂暴的星雲湍流中艱難前行,相位折疊護盾上激起的能量漣漪從未停歇,發出持續不斷的嗡鳴,仿佛巨艦痛苦的呻吟。若非“螢火蟲”蜂群如同靈巧的向導,不斷傳回精確的規避路徑和環境預警,這趟旅程將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