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默03”傳回的、關於“剛性死域”吞噬“靜默基石”種子並展現出“虛妄之潮”底層特征的發現,像一顆投入精密儀器中的沙粒,瞬間打亂了“星語者計劃”的所有節奏。邏輯錨點主控中心內,之前因“共鳴體”出現好轉跡象而產生的些許輕鬆氣氛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深沉的、近乎戰略層麵的嚴峻。
“立刻終止所有針對‘剛性死域’及疑似區域的‘靜默基石’播撒程序!”林墨的聲音在通訊頻道中響起,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所有‘信風艦’重新校準導航參數,將此類區域的規避優先級提升至最高!”
命令被迅速執行。星圖上,數十個原本計劃前往“剛性死域”邊緣執行任務的光點立刻改變航向,如同受驚的魚群般遠離那些危險的坐標。同時,範因斯坦博士開始對所有已播撒“靜默基石”種子的區域進行回溯性分析,評估可能造成的潛在危害。
分析結果令人憂心。至少有七個之前被標記為“規則僵化”但未確定性質的區域,在接收了“靜默基石”種子後,其規則結構的“剛性”和對外排斥性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細微但確鑿的增強。它們就像被注入了能量的防禦節點,變得更加“不近人情”。
“我們不是在播種希望,”吳庸看著分析報告,拳頭緊握,指節發白,“我們差點成了給敵人輸送彈藥的運輸隊!”
“現在不是懊悔的時候,”淩霜雖然臉色同樣凝重,但語氣依舊保持著冷靜,“關鍵是,我們發現了它。我們看到了這個……網絡的一部分。”
她的用詞點醒了所有人。是的,“網絡”。如果“剛性死域”是“虛妄之潮”的堡壘或節點,那麼它們之間必然存在連接,存在信息與能量的流動。理解這個網絡的結構,或許比盲目地播撒“種子”更為關鍵。
範因斯坦博士的數據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運轉著,他將新發現與之前所有的觀測數據結合——包括“虛妄之潮”那鋪天蓋地的格式化攻擊模式、其“觀察”狀態的掃描路徑、以及不同“剛性死域”之間的規則關聯性。
一個更加清晰,也更加令人心驚的模型逐漸浮現。
“這不僅僅是一個防禦網絡,”博士的電子音帶著一種揭開真相的冷峻,“這是一個旨在維持特定規則‘生態位’的……主動管理係統。”
全息星圖上,代表“剛性死域”現重新定義為“秩序堡壘”)的光點被高亮,它們並非均勻分布,而是呈現出一種……戰略性的布局。它們往往位於規則“活性”較高的星雲、初生恒星區乃至某些遠古文明遺跡的周邊,如同楔子一樣,釘在可能孕育“自發生命秩序”的溫床附近,對其進行著持續的規則壓製和“消毒”。
而“虛妄之潮”那宏大的格式化意誌,更像是這個網絡的“中央處理單元”和“快速反應部隊”,當某個區域的“異常”如高活性“共鳴體”或林墨他們這樣的“乾預變量”)超過本地“秩序堡壘”的壓製能力時,它便會啟動,進行跨區域的、強力的“清理”。
“我們之前遭遇的攻擊,是因為我們對‘回響節點apha’的成功乾預,觸發了它的‘高優先級威脅’判定。”博士總結道,“而我們現在對‘秩序堡壘’的試探,則可能觸及了它更基礎的……基礎設施。”
這個認知,將“星語者計劃”的性質,從一場溫和的“布道”,瞬間提升到了近乎“生態位戰爭”的層麵!他們不僅要傳播新的理念,還要在一個充滿敵意的、高度組織化的規則壓製網絡下,為“自發生命秩序”爭奪生存與發展的空間!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小李問道,聲音帶著一絲無助,“停止播撒?隱匿起來?”
“隱匿隻能苟活,無法改變結局。”林墨否定了這個想法,他的眼神銳利如刀,在“藍圖”視角下,他仿佛能看穿那無形網絡的脈絡,“既然知道了它的存在和運作模式,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行動。”
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分為兩步的新策略:
第一步:“地圖繪製與弱點探測”。利用經過偽裝的“信風艦”搭載最基礎的規則感知器,儘可能降低信號特征),結合遠程規則遙感技術,全力測繪“秩序堡壘”網絡的詳細拓撲結構,尋找其節點之間的連接“脈絡”,以及可能存在的、規則壓製力相對薄弱的“間隙”區域。
第二步:也是更具爭議的一步——“淬火”提案。林墨指出,“秩序堡壘”吞噬“靜默基石”種子並強化的現象,揭示了一個潛在的特性:它們對高度有序的、接近“設定秩序”的信息,缺乏“免疫”或“排異”能力,甚至會將其識彆為“有益輸入”。
“如果我們……不是送去強化的養料,而是送去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蘊含著內部衝突邏輯的‘信息炸彈’呢?”林墨的提議讓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設想,編譯一種特殊的“種子”,其表層信息結構完美模仿“靜默基石”,足以騙過“秩序堡壘”的識彆機製,使其被“吞噬”。但其內部,卻封裝著一個微型的、自毀性的規則悖論,或者一段高度壓縮的、關於“自發生命秩序”存在合理性的邏輯論證。當它在堡壘內部被“消化”時,這個核心就會釋放,試圖從其內部引發規則的混亂、自疑甚至短暫的癱瘓。
林墨將這個危險的武器,命名為“淬火之種”。取意於金屬鍛造中,通過急速冷卻淬火)來改變其內部結構,有時能增強性能,有時則會導致脆裂。
“這太冒險了!”淩霜第一時間反對,“且不說我們能否編譯出有效的‘淬火之種’,一旦失敗,或者被對方識彆,這無異於直接宣戰!會引來毀滅性的報複!”
“而且,我們無法預測這會對整個‘秩序堡壘’網絡,乃至背後的‘虛妄之潮’核心邏輯產生何種連鎖反應。”範因斯坦博士補充道,他的計算模型顯示,成功率低得可憐,而不可預測性高得嚇人。
“我知道風險。”林墨平靜地承認,“但這是目前我們所能想到的、唯一可能主動削弱這個壓製網絡的方法。我們不可能永遠在它的陰影下偷偷播種。總有一天,當‘星語’的影響力擴大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整個網絡的警覺和全麵鎮壓。我們必須在那之前,找到製約它的手段,哪怕隻是製造一些局部的、短暫的‘混亂’,為我們爭取時間和空間。”
他看向淩霜和博士:“‘淬火之種’不是常規武器,它將是最後的手段,是隻有在確認某個‘秩序堡壘’對我們至關重要的‘活性沃土’或‘共鳴體’構成直接且迫在眉睫的威脅時,才會考慮使用的‘手術刀’。而且,它的編譯需要極其謹慎,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方式,讓它的內部衝突邏輯,更傾向於引發‘自疑’和‘邏輯停滯’,而非劇烈的、容易被追蹤到的爆炸。”
會議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這是一個艱難的抉擇。是繼續保守地、緩慢地滲透,寄希望於不被發現?還是冒著提前引爆全麵衝突的風險,嘗試掌握一點點主動?
最終,範因斯坦博士打破了沉默:“……理論上,存在編譯出低識彆度、高邏輯汙染性‘淬火之種’的微小可能性。但這需要時間,需要極其精密的計算,更需要……對‘虛妄之潮’底層邏輯更深入的了解。”
“那就先專注於第一步,”林墨做出了決定,“全力繪製網絡地圖,尋找間隙和弱點。同時,博士,你牽頭開始‘淬火之種’的理論研究和可行性驗證。沒有我的直接命令,絕不允許進行任何實際測試或部署。”
戰略方向再次調整。“星語者”們收回了試圖伸向所有區域的觸角,開始像潛入敵後的偵察兵一樣,小心翼翼地測繪著那張無形而龐大的敵對網絡。他們播撒“星語”的行動變得更加謹慎,更加具有針對性,主要集中在已確認安全的“活性沃土”和部分過渡地帶。
希望與危機的天平再次搖擺不定。他們知道了敵人並非無形的天災,而是一個有組織的係統。這帶來了更大的壓力,但也帶來了……一絲可以思考戰略戰術的可能性。
戰爭的形態,從未如此抽象,也從未如此真實。這是一場在規則層麵,關於宇宙未來走向的、無聲的“生態位戰爭”。而“淬火之種”,則成為了他們手中一顆沉重而危險的、尚未決定是否落下的棋子。
喜歡圖書館管理員,開局創造超凡請大家收藏:()圖書館管理員,開局創造超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