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
這個名字,成了扭轉一切的關鍵。
也許正因如此,老爺子才會在此時,以“淮王”之位試探朱允炆的態度。
至於“吳王”之號。
他依舊空懸著。
那個位置,象征著尊榮卻不涉兵權,無需經曆戰亂之苦。
俸祿仍屬親王等級,每年兩萬石米糧,足保一生富貴無憂。
但此刻。
當這句話落下,朱允炆整個人都僵住了。
他呆望著眼前的皇爺爺,眼神渙散,臉色蒼白。
臉上寫滿驚懼,豆大的淚珠不斷滾落。
“皇……皇爺爺,我……我還小啊……”
話說到一半,喉嚨像是被堵住一般。
他幾次想開口解釋什麼。
內心卻仿佛被某種無形的力量徹底吞噬。
空蕩、無助,意識幾乎停滯。
站在一旁的朱標見狀,輕歎了一聲。
兒子這般模樣,他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但他也懂,父皇此舉,並非無因。
大明正處於一場悄無聲息的轉折之中。
風平浪靜之下,暗流湧動。
每一步都需謹慎落子,不容差池。
國策如織,經緯交錯——江南官場餘震未消,軍製變革尚在中途,北疆互市即將開張,以牲畜換戰馬的謀劃正待施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外邦虎視,躁動難安。
稍有疏忽,便可能引火上身。
朱元璋深知,內患比外敵更致命。
他絕不會容許骨肉相爭的局麵出現。
也不允許朝中有人借勢結黨,提前布局未來。
朱允炆屢次失儀,舉動乖張。
這一回,終讓老爺子下定決心。
“不必擔憂。”
“你十六叔朱權,當年不也和你現在差不多歲數?咱就封了他。”
“寧王坐鎮錦州,轄大寧之地,統率朵顏三衛。”
“與你四叔成掎角之勢,共守北疆。”
“將來出征,也可並肩而行。”
話至此處,目光落在朱允炆臉上。
“你年紀是小了些,可幾年光陰轉眼即過。”
“位置咱已為你選好。”
“淮王,允炆。”
朱元璋語氣堅定,緩緩點頭。
“這道旨意,改日便要傳出去。”
“若無人異議,宗人府、禮部就得著手準備。”
“藩地劃定、衣冠形製、儀仗規製,一樣都不能馬虎。”
朱允炆呆立原地,神情恍惚。
仿佛魂魄被抽離,隻剩軀殼佇立殿中。
朱元璋見狀,輕歎一聲。
心頭掠過一絲憐意。
可他知道,家國大事,豈能因柔情動搖?
此令一出,朝野當知其意。
妄圖分裂儲權者,休想得逞。
從前有國子監學子不知輕重,今後會不會有文官蠢蠢欲動?
新學初興,風波將起。
若再把允炆卷入其中,局麵隻會更加難控。
今日所為,實為警示三方:
宗室不得僭越,朝臣不可結盟,子孫亦須守序。
“去吧,若無他事,先回府歇著。”
“該說的都說了。”
“封王之事,你自己也想想。”
“這幾日,禁閉就免了。”
喜歡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請大家收藏:()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