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皺眉,未即回應,神情卻愈發凝重。
“長此以往,條框隻會越來越多。”
“科舉不再考察真才實學,反倒成了在層層束縛中拚湊答案的遊戲。”
“那樣的取士之法,還有意義嗎?”
“朝廷還能通過科舉真正選出有用之才嗎?”
“若知識停滯不前,大明的未來便無路可走。”
“沒有對未知的追尋,國家終將失去前行的方向。”
“內耗將成為唯一的主旋律,循環往複,永無止境。”
話音未落,殿內一片寂靜。
眾臣麵色微動,心頭震動。
這些話,並非危言聳聽。
齊泰與方孝孺尚在思索表層,劉三吾卻已深入其中。
他神情漸沉,目光低垂。
這些隱患,他豈會毫無察覺?
自大明開科取士以來,他便與宋濂共同執掌此事。
如今宋濂早已離世,儒林之中,論資曆、論年歲,唯他一人居首。
歲月漫長,看得太多。
朱允熥所言,正是他們私下憂心已久的症結。
他們曾密議改革方向,計劃從題型與格式著手調整。
換句話說,後人口中唾罵不已的“八股”雛形,早已悄然萌芽。
劉三吾心中一震。
朱允熥敏銳地捕捉到了他的神色變化。
隨即,聲音清朗,如鐘擊石:
“若把科舉比作鯉魚躍龍門——
“今日大明的這座‘龍門’,不過是一扇略高的木門。”
“隻要記住幾個固定姿勢,多數鯉魚遲早都能跳過。”
“可化龍之位有限。”
“為了區分高低,人們便不斷添加規則:空中須翻轉三周半,動作必須標準劃一,哪怕毫無意義。”
“或許魚兒因此更整齊、更悅目。”
“但久而久之,龍門不再是試煉之地,反倒成了繁文縟節的牢籠。”
“規則越密,意義越空。”
“後來者麵對的,不是挑戰,而是束縛。”
“當某些魚因出身被暗中優待,能輕鬆過關。”
“其餘魚群呢?隻能望門興歎。”
“無法化龍,便隻能起而毀門。”
“他們會說,這門已腐朽,不配稱為龍門。”
“他們要推倒舊門,建一座嶄新的!”
“所以——”
朱允熥環視大殿,聲如洪鐘。
這一刻,他道出的,或許正是那位兄長深藏心底的宏願。
注定掀起滔天波瀾。
“所以!”
“真正的龍門,絕非層層疊疊的條條款款。”
“而是那高懸天際、金光萬丈、映照天地至理的巨門!”
“它日夜不停地向水中的魚群傳遞著躍過龍門的奧秘,傳授超越凡俗的智慧!”
“於是!”
“當這些魚群終於衝破那閃耀著光輝的嶄新龍門時。”
“它們將真正化作騰雲駕霧的龍,屬於大明血脈的龍!”
喜歡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請大家收藏:()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