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
詹徽的臉色變了。
他細細咀嚼,甜味緩緩散開,帶著一種從未嘗過的口感。
又夾起一塊玉米,那香甜的味道讓他根本停不下來。
連吃了好幾口後,他才驚覺——早上因為匆忙沒吃早飯的他,竟然飽了!
唰的一下。
詹徽猛然抬頭。
他發現,原本吵鬨的大殿,此刻竟鴉雀無聲!
隻能聽見筷子輕碰盤碟的聲響。
他再一抬頭。
發現那些內侍端來的食物,早已被吃得一乾二淨。
就在這時!
“砰!”的一聲。
楊憲猛地站了起來。
“新作物!”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嘗到,完全不一樣的新食物!”
“比米麵還要頂飽!”
“這……這……這……”
楊憲情緒翻湧,腳步淩亂,終於穿過人群,衝到了大殿中央。
他的眼神熾烈,像要燒起來一般。
早些年。
大明初立,楊憲曾被派往揚州,任知府一職。
那時的揚州,剛經曆一場浩劫,滿城死寂,隻剩幾百人苟延殘喘。
而這幾百人,竟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所以——
他親眼見證過,當百姓沒有糧食時,會陷入多麼絕望的境地。
這也是他今日憂心忡忡,甚至不惜站在皇爺對立麵,請求開倉放糧的根本原因。
可現在。
一切擔憂都不再重要。
就像當年。
他在那群饑民麵前,舍棄一切顧慮,立下誓言,要把逃難出去的百姓重新帶回揚州。
要讓揚州重現繁榮。
後來,他真的做到了。
用整整十年光陰,把揚州重建為一方重鎮。
這也是他坐上戶部尚書之位的底氣!
他楊憲敢說——
滿朝文武,沒人比他更懂農事,更懂糧食!
此刻,他眼含熱淚,跪在殿前。
“請皇爺告知!”
“這三種食物,從何而來!”
百官目睹這位當朝尚書情緒失控,全都驚愕不已。
而老爺子。
沒有笑,也沒有諷刺,隻是神色肅然。
語氣認真地說道:“來自鐘山!”
“藍玉、傅友德、詹徽,還有那解縉,都親眼見過!”
楊憲回頭,果然看到老友詹徽點頭確認。
心頭一震,如雷轟頂。
“敢問……產量如何?”
老爺子語氣依舊鄭重,卻已藏不住內心的期待。
“據稱,這作物來自海外。”
“最低畝產,是稻麥的兩倍以上!”
“兩倍?”
“這怎麼可能?”
不少官員猛然站起,神情錯愕。
楊憲一時語塞,腦子瞬間空白。
片刻後,他滿臉通紅,猛然抬頭。
“三樣作物,都是如此?”
老爺子已起身,斬釘截鐵地答道:“三樣都是!”
堂堂戶部尚書,跪在殿中,竟失了分寸。
他倒抽一口冷氣,眼中淚水奪眶而出。
可嘴角,卻忍不住上揚。
“敢問皇爺……”
“這些作物,能否在我大明廣泛種植?”
老爺子緩緩走下殿來。
站到楊憲麵前。
那瘦弱的身軀,此刻卻如同高山般巍峨。
“咱說了,畝產至少兩倍!”
他的聲音越發激昂。
“詹徽、傅友德、藍玉他們都看過,那倉庫裡,還有幾十萬石這樣的新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