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是大明皇帝與百官議政的場所。
六品以上京官,皆可入內議事。
老皇帝傳旨之後。
除了一些在“懷城”押運糧草的官員實在無法脫身外。
其餘重臣,哪怕是戶部尚書楊憲,也隻得放下手頭事務,緊急返京。
與平常的早朝相比,這已是一場午朝。
但當所有人步入大殿,看到那位老皇帝時,皆不自覺地繃緊了神經。
他們心裡清楚,老爺子這次從鐘山回來,定有大事要講。
果然。
群臣剛站定,老皇帝便直接開口。
“諸位愛卿……”
“大明自洪武元年起國。”
“至今已有二十五年。”
“諸位以為。”
“我大明比起前宋,如何?”
這話一出,不少官員一時沒反應過來。
很快,有人回神,立即站出來高聲回稟。
“臣,工部侍郎林誌恒,恭賀皇爺!”
“無論是軍力、武器裝備,還是百姓教化、疆域大小。”
“乃至對異族的治理。”
“我大明都遠勝前宋!”
老皇帝輕點頭,“嗯。”
“那武官呢?”
“勝!”
“將士呢?”
“更勝!”
“那你們這些文臣呢?”
此話落地,眾人頓感不對。
在場許多文官心中一緊。
他們一直希望恢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麵。
可在他們看來,如今文人的地位,遠不如前宋。
但既然是答話,那就得順著皇帝的心意來。
那人連忙補上一句。
“回皇爺,還是勝!”
老皇帝猛地站起。
“好,有誌氣!”
“那咱再問一問。”
“開疆拓土、保家衛國,是武將的事。”
“治國安民、理財施政,就是你們文臣的擔子。”
“咱隻想問!”
說罷,他直接拿起桌上兩本賬冊,狠狠甩在地上。
“為何去年,大明稅收才四百萬兩白銀!”
“而當年的宋,隻占半壁江山,一年卻有一億六千萬!”
“......”
“為何去年,大明稅收才四百萬兩白銀!”
“而宋朝,隻占半壁江山,一年卻有一億六千萬!”
“你們誰……來告訴咱,這是為何!”
老皇帝一站起來,整個大殿頓時肅殺。
眾臣低頭不語,卻悄悄望向左右。
想從他人眼中看出端倪,弄清皇帝今日為何發難。
那位皇上,不是已經帶著眾臣,前往鐘山了嗎?
想到這兒,滿朝文武心頭不由一緊。
接連明白過來。
真正的症結,或許就在鐘山之上。
察覺到這點之後,眾人心中紛紛開始盤算應對之策。
畢竟,這些人都是大明最精明的腦袋。
不會因為幾個數字的差距,就被嚇倒。
“啟奏陛下。”文官隊伍中,先前的工部侍郎林誌恒再次開口,“宋朝經濟繁榮,財政收入高達上億!”
“可那些所謂‘上億’,並不是白銀,而是‘貫’。”
“哦?”皇上似乎早就料到,會有人拿計量單位做文章。
“咱問你個事。”
“按照宋朝的購買力換算,一貫等於多少?”
林誌恒怔了一下,但仍硬著頭皮回答:“一貫等於一千個銅錢。”
皇上再問:“那我大明一兩白銀,是多少?”
林誌恒啞口無言:“也是一千個銅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