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上。
老爺子麵帶笑意。
可誰都聽得出,笑容下藏著寒意。
黃子澄緩緩掃視四周,眼神微動。
他一進門就看透了。
這場早朝,不過是個深潭!
他曾多次不識時務,站出來講出不合時宜的見解。
但老爺子從未動怒。
原因在哪?
不是老爺子心軟。
是他那些話,根本沒影響到老爺子的路。
但從昨天下午開始,當備受恩寵的二皇孫朱允炆被斥責離開朝堂後,他徹底清醒了。
今天的局麵,碰不得,也躲不開。
人要識時務。
黃子澄覺得自己就是個明白人。
忽然,
“回陛下!”
他心頭一緊,轉頭望去。
正是昨日第一個回應老爺子的工部侍郎——林誌恒。
他已大步走出隊列。
身姿挺拔,神情肅然。
“臣有奏。”
老爺子麵露笑意,“林侍郎,你昨天提過貫錢的事……”
“你說得沒錯。”
“昨天三孫兒也解釋清楚了,你還有什麼看法?”
老爺子雖然心中有數。
但身為帝王。
怎會在眾人麵前輕易暴露自己的意圖?
坐上這個位置二十五年,他深諳與群臣周旋之道。
林誌恒神情不變,並未因老爺子溫和的語氣而動搖。
“回陛下,昨日臣思慮不周,貽笑大方。”
“因此徹夜未眠,反複琢磨。”
“終於,有了些新的想法。”
老爺子更感興趣了,“說吧,咱聽著。”
林誌恒再上前一步,語氣堅定,
“陛下,臣思來想去,仍覺得昨日三皇孫之言,如孩童稚語,未免過於偏頗。”
“三皇孫所言,似乎處處皆弊。”
“可陛下,這些弊端,實為局勢所迫。”
“唯有如此,才能穩住江山。”
老爺子眼神已冷。
嘴角卻仍掛著笑。
“哦,原來如此。”
“那你講講你的看法。”
雖察覺老爺子語氣有異,但林誌恒環顧四周,見諸多同僚投來鼓勵目光,心下一沉,卻也決定繼續開口。
他今日所言,不隻是說給皇帝聽,更是說給百官聽!
“陛下!”
“昨日三殿下所提第一問,便是稅糧轉運困難,易生貪腐。”
“陛下,縱觀曆代,稅糧皆如此。”
“哪裡能輕易改動?”
“先秦、兩漢、隋唐、北宋、南宋——”
“史書上也記載過不少類似的事,前朝也曾出現過,可不也都束手無策?”
“就因為一時的私欲,”
“就要徹底廢除稅糧製度嗎?”
一句反問,引發眾人沉思。
大多數官員紛紛點頭。
他接著說:“據臣看來,以前的幾起貪腐大案,是因為監管不到位,加上那些貪官膽大妄為,才有了郭恒案中兩千七百多萬石糧食被侵占的慘重後果。”
“但從皇上雷霆手段之後,這種事已經少了很多。”
“所以,若現在貿然改變,朝一個未知的方向走,恐怕會引發更多問題,得不償失。”
“稅糧製度已經運行多年,趨於完善。”
“契合我大明的現狀,皇上威嚴仍在。”
“各地州府,想必也不敢再輕易觸犯。”
一番陳詞,有條有理。
先從製度沿革說起,說明其曆史悠久、行之有效。
再強調皇上的震懾力。
最後指出各地不敢輕舉妄動。
林誌恒說完,內心也不禁為自己的臨場應對感到得意。
然而。
高坐龍椅的老皇帝,隻是靜靜地看著。
臉上似笑非笑。
他環視群臣,開口問道:
“還有誰要說話?”
“剩下的兩條……”
“也都說說看法吧。”
此時,又有一位官員站出隊列。
“陛下,單是第一條稅糧之事就如此棘手,後麵的兩項,恐怕更難解決。”
“臣等徹夜難眠,始終找不到可行的突破口。”
“隻能如實回稟皇上。”
“還是維持原狀為好。”
“正如林侍郎所言,這套製度自先秦流傳至今。”
“曆經多位先賢修繕完善。”
“到今日,已成定製,無需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