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貿然變革,不僅可能隱藏未知風險,”
“還可能引發各地州府的不滿。”
“眼下連大致的方向都未明確。”
“從何處改起?改後又如何完善?”
“若地方反對聲強烈,又該如何應對?”
“諸多難題,紛繁複雜。”
“臣等如同老虎吃天,無從下口。”
言語真摯,語氣懇切。
他上前一步,鄭重道:“陛下……”
“依臣等之見……”
“此事牽動國本,關係大明江山社稷!”
“務必慎之又慎。”
“無論如何,都需反複斟酌。”
“請陛下暫且擱置,待從長計議。”
他話音剛落。
百官中,不少人立刻出列。
齊聲高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啟稟陛下,戶部侍郎王大人所言極是!”
“與林大人觀點一致。”
“此事過於重大,貿然決策,不合情理。”
“希望陛下認真權衡,慎重決斷!”
“請陛下也相信,我們這份赤誠為國的忠心!”
“陛下的想法,我們會帶回去深入討論,再做最終定奪。”
“可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朝堂之上。
大臣們七嘴八舌。
各自發言,節奏緊湊。
“拖”字策略,早已爐火純青。
一直以來。
在君臣之間那些較量裡。
儘管皇權至高無上、氣勢如虹。
但文官們的應對,卻似連綿不絕的柔水,總能在不知不覺中,將那份強勢悄然化解。
君臣博弈。
“拖”字為上。
屢試不爽。
這一次。
在眾臣心裡。
皇上看到了滿朝反對。
他們嘴上說著再想想、再議議。
但不會給你留下任何可乘之機。
也不會提出任何實質性的建議。
如此一來。
哪怕貴為天子。
孤立無援之下,又能有多少思慮?
即便發現問題?
你能一夜之間,就找到最佳方案?
他們不信。
心中更是一片輕視。
想到這。
眾人再次將目光投向滿朝官員。
看!
直到現在。
朝中幾乎沒有一個大臣願意站出來支持皇上。
換句話說。
此刻。
就是老爺子一人,麵對整群臣子。
這般壓力。
如汪洋大海般湧來。
前所未有。
就算你是大明的開國皇帝。
可正如昨夜某位大人所說。
那人如今正站在“詹徽、楊憲”等尚書身邊。
他說:
“皇上,終究是老了。”
“老了,就沒有時間了。”
“隻要拖住,等新皇登基,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當年的朱重八,能滅北元,大敗陳友諒、張士誠。
是因為他有明確的敵人。
有淮西二十四將,有李善長、劉伯溫出謀劃策。
可現在……
你還能依靠誰?
什麼都沒有。
一想到這。
從早朝開始,百官緊繃的心弦,終於緩緩放鬆。
這場風波,終究會無疾而終。
大局已定。
誰料。
就在這時。
一幕讓百官震驚、無法理解的場麵突然出現了。
喜歡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請大家收藏:()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