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第三代帝王。
政事上,他有長子朱高熾輔佐,重視民生,勤於政事,善用賢才,設內閣,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五次下西洋。
軍事上,震懾周邊小國,收服安南,剿滅倭寇,數次親征北伐,讓外族一聞大明鐵騎之名,便四散奔逃。
他將大明疆土,一再向北推進。
他曾說:
“百姓富足之後,朕方能與民同樂。”
他的臣子如此評價:
永樂大帝,遠超漢唐,光耀千秋。
大殿之上,眾人夢境中……
目睹這位帝王一生征戰四方,數次親征,馬背上建功立業。
大明的疆域再次迎來擴張,然而這一切的輝煌,卻發生在國都之內。
在太子朱高熾的治理下,百姓安居,百業興旺。
不僅支撐起了皇帝親征所需的錢糧開支,還在文治方麵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最終,迎來了這段氣勢恢宏的永樂盛世。
一時間……
藍玉、傅友德等人,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而在另一側,皇子皇孫之中,朱允炆卻陷入了徹底的失落。
剛剛還神采飛揚的他,此刻卻像被抽走了魂魄一般。
嘴裡不斷低聲重複著:
“不……不可能的!”
“怎麼會這樣!”
“我怎麼可能輸?”
“在這種局麵下,我是大明的皇帝,怎麼可能輸?”
他猛然將目光投向黃子澄。此刻的黃子澄神情呆滯,與齊泰一樣,眼中儘是絕望。
朱允炆的眼中閃過一絲怒意。
不是我輸了!
是這些奸臣害了我!
說什麼先打弱敵,再攻強敵……
結果卻激起了朱棣的鬥誌,反而讓他有了翻身的野心!
不!
朱允炆猛地轉頭,看向另一側的武將群中。
中山王府的徐輝祖,還有曹國公李景隆,都在場。
都是那李景隆無能!
一將無能,害死千軍!
錯都是他們的錯!
不是我的責任!
他在心中怒吼,但臉上神色迅速收斂,轉而望向那位老爺子。
“皇爺爺!”
“我們所見雖是夢中景象,但無比真實!”
“這是庸臣誤我,叛賊反我,不是我的錯!”
或許是因為情緒失控,又或許是因為無法接受現實,朱允炆終於忍不住,向老爺子哭訴起來。
此時,老爺子麵色陰冷。
任誰看到自己的後代骨肉相殘,都會心生憤怒。
更彆說,老爺子一向將家族親情視為重中之重。
在他統治期間,為了防止子孫爭鬥,特意編寫了《皇明祖訓》。
這本書詳細規定了藩王的生活用度、禮儀祭祀,甚至對朝廷變動時藩王能否回京、如何處置等都製定了詳細的預案。
凡所能想到的,幾乎無所不包。
這正說明了一件事:
骨肉相殘,是他心中絕對不可逾越的禁區!
是禁忌!
而如今,正如那句預言所言:“血親殘殺,迎來永樂。”
但——
老爺子忽然神情一動,像是想起了什麼。
那個預言,還有後半句!
“永樂隻是刹那煙火,短暫輝煌!”
換句話說。
從那以後,大明朝便開始走向衰敗!
即便那時出了個能補鍋的人,勉強穩住了局麵。
但國勢已然江河日下。
直到……整整二百七十六年!
迎來的是江山破碎,萬民沉淪!
外族騎兵踏破中原?
猛然間!
老爺子心中怒火中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