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古立刻點頭,明白了他的意思。
幾人隨即離開此處,轉而向另一個方向而去。
那位主持儀式的老者,又望向一旁的塔裡古。
塔裡古當即點頭,表示領會。
隨即,他盯著大明洪武帝的背影。
大聲開口:“陛下……”
他故意提高了音量。
在眼下這個節骨眼上。
他一站出來,立刻吸引全場目光,連廣場上的百姓,也都紛紛側目。
老爺子眼神微眯,自然清楚,這些人不會善罷甘休。
但他無所畏懼!
“什麼事!”
“陛下剛才所說,大明將有三代英主。”
他明知故問。
但在這萬人矚目的時刻,尤其又是他打斷了儀式。
大明的幾位國公,還有藩王,目光如刀,紛紛掃來。
塔裡古忍不住擦了擦額頭的冷汗,但最終,還是硬著頭皮繼續問。
“陛下是大明的開國君主,為天下百姓開疆拓土,讓他們安居樂業。”
“稱得上一代英主!”
聽到這番話,大明群臣起初還有些意外。
在這種時候打斷儀式,難道隻是為了“誇讚”?
真有這麼好心?
果然,塔裡古語氣一轉,神情肅然。
“可陛下所說,是‘三代英主’。”
“如今,我們隻看到了您!”
“太子雖是儲君,但將來是否賢明,尚不可知。”
“至於第三位……”
“難道是那失蹤十年的皇長孫?”
他冷笑著開口,“大明的皇帝陛下!”
這時,他終於揭開底牌,把藏在最後的那句話拋出,如一柄利刃,直指大明君臣的心臟!
“莫非……”
“是因為我帖木兒汗國的祭司昨日提到‘五帝同堂’,陛下心生憂慮,所以借今日之機,定下這‘三代英主’之說?”
“為的是,讓大明江山萬世穩固?”
他言語毫不掩飾。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語落下,便引來各國使節眼神變化。
高麗使者眼中泛光,麵露喜色。
安南、占城、真臘等已成藩屬的諸國,則是神色複雜,心思浮動。
“放肆!”
藍玉等人怒火中燒。
常茂當即厲聲喝道:“你這奴才,膽敢信口雌黃,就算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我也要你的腦袋!”
塔裡古語氣略緩,換了個說法。
“但這,是我心中最大的疑問。”
“祭司曾言:五龍同朝,吉凶難料!”
“陛下似乎有意淡化這個話題?”
“還請賜教。”
話題再度聚焦在“五龍同朝”之上。
說到底,這話放在如今的大明朝廷,仍是一枚重磅炸彈。
彆忘了,那時候的人,對修仙問道、拜佛求安極為癡迷。
從後來的皇帝就能看出一二。
好幾位癡迷於道教丹藥,什麼都能往肚子裡吞。
不少帝王三十剛出頭就撒手人寰。
大明一共二百七十六年。
卻有十六位皇帝登基,平均每位皇帝在位不過十四年。
這數字太過紮眼。
其中最出名的“丹藥愛好者”當屬嘉靖帝,甚至把道士請進宮中作法……
所以,朝廷上下,明麵上顧及太祖的臉麵,不敢多言。
但背地裡,早有人開始琢磨這事。
其中最在意的,是那些曾在鐘山行宮做過夢的大臣。
如今“氣數”與“夢境”交織在一起,更是攪得他們心神不寧。
朝堂之上的風吹草動,也傳到了民間。
多虧了昨日有人推波助瀾。
“五龍”之說早已滿天飛。
甚至還有人提起“第六龍”!
眼下,太祖年事已高。
這種關於皇位更替的傳言,格外敏感。
一旦牽涉到儲君人選。
若是私下議論,怕是早被砍頭。
喜歡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請大家收藏:()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