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話語堅定,擲地有聲。
百姓麵麵相覷,滿臉驚訝。
使團一方卻臉色驟變,似是想起了什麼,暗道不妙。
他們回想起前日剛進京時,老爺子提及過一些聽不懂的名詞。
正想換個方式打探,不料老爺子忽然語氣一轉,目光掃向一側。
“劉三吾,把你們準備的東西拿上來!”
“詹徽,你也讓下麵的人……把新糧搬出來。”
“大家都說新糧,新糧……”
“可這究竟是什麼東西?一畝地產量到底多少?”
“也該讓這些外國使者,開開眼界了。”
“正好……”
“也讓他們考慮考慮,重開西域的事。”
話音剛落,老爺子身後,劉三吾與詹徽互相對視一眼。
劉三吾率先站出,緩步上前,從懷中取出三本“書冊”!
“那是劉老爺子?朝堂上那位老學究也來了?”
“那是什麼東西?”
“要知道,劉老爺子現在幾乎隻在科舉時露麵。”
“咦!洪武老爺子手裡拿的又是什麼?”
百姓議論紛紛,尚不明所以。
這時,老爺子已隨手翻開一本印刷精良的冊子,正色說道: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最近京城中……”
“出現了一種新的蒙學啟蒙方式!”
“名叫:拚音!”
此話一出,帖木兒使團中的年長祭司,目光微凝。
而百姓們則恍然大悟,紛紛開口:
“明白明白,最早是從鐘山東邊傳出來的……”
“對對對!我家先生還大加稱讚,說是幾代人辛苦研究出來的成果!”
“對識字的人來說可能不算什麼。”
“但對那些連字都不認的小孩,簡直就是識字神器!”
“比許多所謂世家的啟蒙法,還要實用。”
“可皇爺為何現在提出來……”
“難道這東西也是那位大人發明的??”
刹那間,全場氣氛緊張。
眾人齊刷刷望向老爺子,眼神緊緊不放。
老爺子見百姓熱情高漲,當下不再遮掩,直接將手中之物,公之於眾。
他朗聲大笑,神情自豪,笑容從未斷過。
“沒錯!”
“你們想的沒錯。”
“這正是咱家大孫搞出來的!”
他一邊說著,一邊舉起手中書冊,大聲說道:
“這是一本以【拚音】為索引,收錄五千多個常用字的書!”
“咱家大孫管它叫《字典》!”
“以拚音為綱,分類同音字形,再附上釋義,說明每個字的含義!”
“這等寶物,是我大明啟蒙教育的利器也!”
“這是能讓大明萬千百姓,真正掌握文字的‘至寶’!”
老爺子率先定下調子。
看到台下百姓紛紛眼神放光,他語氣溫和了些。
“早些年,咱在全國各地廣辦學堂,就是想讓大明的孩子們,都能走進學堂,將來長成能為國家出力的人。”
“可惜啊,很多事情不是光靠一腔熱血就能辦成。”
“百姓太苦了,日子太難,一有點天災人禍,飯都吃不上。”
“種地那會兒,整日整夜地乾,一刻不得閒。”
“農忙一來,家裡的孩子連讀書的時間都沒有。”
“開墾、除草、堆肥,樣樣都得人手。”
“稍大一點的孩子,就得幫家裡乾活,哪還能安心讀書。”
“說到底,還是國家太窮,百姓太苦。”
“所以!”
“咱今天就不提那次,救下整個懷城百姓的糧草支援。”
“隻說眼下,咱手裡真正能改變局麵的寶貝。”
“其中之一,就是字典!”
“現在京城的印書局,已經全麵開工,加緊印製。”
“這些字典,一個月內將送至大明各州各縣。”
“讓每個百姓,隻要有空,就能識字、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