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看著這一幕,內心泛起波瀾,他低聲喃喃:“大孫啊,咱都聽你的。”
“以前是時局不穩,現在不一樣了。”
“現在一切都好了。”
“不隻有你勸爺爺,咱也願意聽。”
朱雄英聽得明白,他停頓片刻,語氣轉急。
“再說‘明’。”
“要明察秋毫,不能因傳言就抓人。”
“那樣隻會動搖國本。”
“對朝廷不利。”
“更不能聽一麵之詞,要有辨人心的明。”
這一刻,藍玉、常茂等人也察覺異樣。
皇長孫語速越來越快,像是在趕時間。
“第三個字,勤。”
“治國之本,離不開勤。”
“皇爺爺這些年,勤勉無雙,是曆代帝王的楷模!”
“願未來君主能如太祖般果決。”
“最後一個字……斷!”
“該斷則斷,遇大事全憑君決。”
“一旦做出決斷,便要信任一人。”
“既已信任,便莫輕改,也莫因群臣之言而動搖。”
“為人君者!”
“須有獨斷之魄!”
“太祖清楚,後世帝王若陷入無儘猜疑,非但無法振興大明。”
“反而會加速其衰敗。”
此言出自朱雄英之口。
因他與老爺子曾共見一夢,夢中浮現“大明後世”之景。
第十六位帝王。
崇禎帝,正是如此。
他如履薄冰地支撐大明,不敢有絲毫差錯。
即便將兵權交付良將,也會因近臣的幾句讒言而動搖信念。
正因如此,他雖坐鎮北平。
卻犯了兵家大忌!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此言,放之四海皆準。”
此刻。
朱雄英終於將四段話講完。
這,也是他對外國使團“奪天下、治天下、坐天下”的回應。
語畢。
他知道,自己是時候離去了。
而此時,已預感不祥的老爺子,眼眶泛紅。
他快步上前,走到朱雄英身旁。
朱標也顫抖著腳步趕來。
“隨爺爺……隨爺爺回去!”
“好不好?”
見老爺子這般模樣,朱雄英一時不知所措。
若真隨老爺子同歸,化身消散之時,豈不驚世駭俗?
他正欲搖頭。
這一瞬。
百官也察覺異樣。
藍玉、常茂等淮西舊將,疾步上前,神色凝重。
正要緊時……
“可惜啊!”
那祭祀老者再次起身。
“皇長孫!老夫果然所言不差!”
“你氣運已儘,如今不過風中殘燭!”
“可惜,恐將離世於此!”
......
“膽敢詛咒咱家大孫!”
“砍了他!”
鏗鏘!
長刀出鞘之聲炸響。
在藍玉身旁,常茂一把奪過侍衛佩刀。
寒光四射,在烈日下更顯森冷。
刀影一閃而至。
這位位列大明巔峰武將之人,出手迅猛。
轉瞬之間,已至老者麵前!
“蠻夷老狗,口出狂言!”
“你想看氣數?”
“那就看看咱的氣數如何!”
“看咱能活到幾時!”
“一而再、再而三地咒我外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