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一番豪言落下。
整個大殿瞬間陷入沉默。
沒人覺得燕王是在胡言亂語。
理由非常明確。
老爺子眾多兒子中,燕王在統兵打仗方麵,最為突出!
老爺子曾說過:“燕王鎮守北平,我大明北方,無憂矣!”
事實也的確如此。
徐達去世後,燕王憑一己之力,便鎮住了北平軍中那些桀驁不馴的將領。
這份統軍能力,已絲毫不遜於那些開國功臣。
正因如此,眾人皆知,燕王從不空口說大話。
然而!
高麗畢竟是一個國家,且在大明士大夫眼中,那片土地苦寒,民風剽悍。
若戰線拖得太長,後勤補給必然吃緊。
更重要的是……
燕王真正的職責,是防備北方草原!
“燕王殿下,就算要出兵,也不該由您親自前往……”
“北平至關重要!”
“絕不能讓北元殘部有機可乘。”
齊泰站出一步,率先開口。
眾人聞言,紛紛附和。
齊泰轉頭看向老爺子。
“陛下,上國伐下國,應先禮後兵!”
“當先遣使下國書譴責!”
……
此刻。
眼見朝臣爭論不休,意見各執一端。
燕王朱棣沒有再開口,隻是低頭摩挲著指上的扳指,陷入沉思。
他此次入京,本是聽聞朝廷手中,握有大比糧餉。
所以他第一目標,就是來要錢要糧,準備在冬季前,狠狠打擊那些草原部落。
每年入冬前,草原各部都會南下劫掠。
他們族中的老弱,也往往在這段時間被當作負擔拋棄。
燕王還記得。
自己第一次進入徐達——也是他嶽父的軍營,第一次站上城牆時,曾立下誓言:
“遊牧之民,蠻夷之輩,未教化之徒!”
“自秦漢以來,屢犯我中原!”
“至兩宋之時,更是不堪其擾!”
“如今到了我大明!”
“我朱棣,驅韃虜……”
“如驅牛羊!”
那是他尚未成為燕王時,最真實的心聲。
而這幾年,草原騎兵,的確再未越過那道城牆一步。
至於他入京的第二個目的,自然是為了——看看大哥,到底是否真的康複了。
可一入京城,他才發現。
大哥不僅恢複了健康,整個京城的氛圍,也與往日迥異,處處透著詭異。
直到那一場夢境降臨!
他仿佛窺探到了一絲天命。
永樂大帝?
燕王心中翻湧如潮。
換作任何人,看到自己未來將成為那位縱橫天下、功蓋千秋的帝王,恐怕也無法平靜。
說到底,他曾與那位黑衣僧人,在多次對弈之中……
關於“王爺是否該戴白帽子”的事,曾多次被提起。
這雖是個邊緣話題,偶爾提及,也隻是旁敲側擊。
可每回說到這,燕王內心總會泛起一些難以平複的波動。
尤其是今天,收到了王妃的信。
燕王再一次與黑衣僧人對坐。
姚廣孝一眼便看穿了他的心思。
“想回去了?”
燕王起初沉默。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看向姚廣孝。
“這次進京,我安心了,也放心了,心情更是輕鬆……”
“但……有些疑問,始終未能解開。”
說著話,燕王慢慢站起身。
望向遠處,三個兒子正站在父皇請來的先生麵前,背誦著儒家經典。
他終於問出了這兩個月來,始終纏繞心頭的問題。
“你是那個扶龍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