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禁想起,當初推出的財政三策。
那三策,針對的是地方士紳勢力。
可現在……
是要麵對軍中將領?
軍人和士紳,根本不是一回事。
他心裡清楚得很。
而且,現在大明建國才不久。
掌握兵權的,除了各地藩王,就是當年跟著皇祖父南征北戰的老將。
又該如何去說服這些人?
朱允熥陷入了沉思。
不料,大哥的聲音再次響起。
“私兵化、虛報軍餉、縱敵自保!”
“這三點,隻要是通曉曆史的人,都會在下一次朝會上提出來。”
“而且,這正是文臣們最想說的話。”
這時,朱雄英繼續開口。
朱允熥一臉不解,“他們會這樣說?”
“沒錯。”朱雄英點頭,“朝廷裡的文臣不笨,相反,他們很精明。”
“這次‘軍事改革’,很可能被他們用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文臣要的是安穩的世道。”
“而剛剛說的改革內容。”
“在他們眼裡,就是可以利用的工具。”
“所以。”朱雄英嘴角泛起一絲冷笑。
“他們現在,大概正高興著。”
“而像藍玉、常茂這樣的武將,恐怕已經開始擔心了。”
“可是大哥!”朱允熥更加困惑,“這些不是你提出來的嗎?”
朱雄英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了一句。
“允熥,你回想一下,曆史上哪一朝對軍將的限製最嚴?”
不等他回答,朱雄英就給出了答案。
“宋朝!”
他雙手背在身後。
“我猜,下一次朝會上,肯定有人提議參考宋朝製度。”
“不過,上次黃子澄被貶的事還擺在那,他們不敢明說,隻會換種說法提出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到那時,各種削弱武將權力的製度,又會一件件地被搬出來。”
這時,聽著朱雄英這番話,朱允熥越發迷糊了。
“大哥,可那海東青送來的軍事改革,不就是要限製武將、壓製他們嗎?”
“誰說我要壓製他們了?”
朱雄英忽然轉身,望著比自己矮一頭的朱允熥,眼神裡透著深意。
畢竟對方年僅十四歲。
剛才自己那一番話,用“洪老爺子”的語氣說來,分量不輕。
他能記住已屬不易。
現在又被自己反複推翻,否定。
他愈發困惑,低聲問:“這不是打壓嗎?”
朱雄英語氣凝重:“允熥,你聽好了!”
“人,都有立場。”
“身為皇家子孫,自然要有皇家的立場。”
“對皇家來說,文臣太強、武將太弱,或者反過來,都不合適。”
“關鍵在於——平衡。”
“平衡最難做到。”
他歎了一口氣,繼續道。
“再說下去,你可能更亂。”
“我剛才那些話,隻是讓你心裡有準備。”
“朝中文臣,還有你二哥朱允炆,一直在推動削藩。”
“但他們沒意識到,如今的大明,還沒到‘飛鳥儘,良弓藏’的地步。”
“文臣勢力壯大可以理解……但絕不能打破平衡!”
“就像這次的軍事改製。”
“目的,並不是要削弱武將的權力。”
“而是調整,準確地說,是讓他們的權力更清晰、更純粹。”
喜歡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請大家收藏:()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