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仁厚聰慧,幼時便得百官稱頌。”
“在我等心中,唯有太子朱標可與殿下比肩,堪稱賢君之選。”
“故而……”
“請殿下放心,自臣擔任教導之職那日起。”
“便已立誓,願竭儘心力,生死以之。”
齊泰語氣莊重,字字出自肺腑。
“老師!”
朱允炆眼眶微熱,感動難抑。
不止於此。
他還滿心歡欣。
他猛然意識到,通往目標的三重門檻,竟已悄然跨越其二!
兵權在握!
可這四個字談何容易?何處尋得一支可倚仗的軍隊?
思緒翻湧間,腦海中忽然浮現出一個名字。
江夏侯,周德興。
這位與皇爺爺自幼相識的老臣,年過六旬,非但未遭疏遠,反而愈加受寵。身為侯爵,本可閒居養壽,卻因皇爺爺的信任,長駐京城,不涉邊疆戰事,卻掌中樞要務。
更令人矚目的是,其子周驥,竟被委以禁軍統領之職。
禁軍——守衛宮城的最後一道鐵壁。
非心腹者,豈能染指?
朱允炆眼中微光閃動,仿佛看見了一線可能。
可如何接近周德興?用何名義登門相見?
正當他凝神思索之際,一陣急促腳步由遠而近。
“齊大人!”
一名青年文士匆匆而來,衣袖帶風。
齊泰眉頭一皺,此人雖是他近日留意的才俊,但眼下二皇孫正在此處議事,貿然闖入,成何體統?
正欲斥退,那青年卻已開口:
“昨日我與國子監諸友泛舟秦淮,忽聞一人高談闊論,言語狂悖。”
“不僅妄議朝政,竟還揚言,乃‘皇長孫舉薦’之人!”
“什麼?”朱允炆猛地抬頭,神色驟變。
齊泰冷哼一聲:“又是哪個不知死活的狂生?押入大獄便是,何必來報?”
此刻提及皇長孫,分明是觸忌諱。
他剛要揮手令其退下,卻見朱允炆沉聲問道:
“那人叫什麼名字?”
青年喘息未定,脫口而出:
“楊士奇!”
“什麼?”
朱允炆霍然起身,如遭雷擊。
夢中所見的畫麵再度浮現——
兩百年大明風雲變幻,英才輩出。
王陽明立心立命,張居正執掌萬機,於謙挽天傾於既倒。
那些人物,皆屬後世傳奇。
可楊士奇不同。
他是燕王奪位後,內閣初創時的核心人物,曆經五朝而不倒,官至首輔,堪稱廟堂砥柱。
這樣的人,本該在靖難之後才嶄露頭角。
怎會提前現身?
還打著“皇長孫舉薦”的旗號?
朱允炆心跳如鼓。
皇長孫朱雄英……究竟從何處尋得此人?
若此人為真,才具無雙,無論立場如何,其智謀膽識,足可扭轉乾坤。
一人之力,勝過千軍萬馬。
朱允炆心頭一震,神色緊張道:“馬上領我去。”
“遵命!諸位大人儘可放心,那人已被我們困在秦淮河畔的客棧之中,插翅也難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