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瞧……”
“在遙遠的古代,大地尚未被鐵器觸碰。人們用磨尖的石塊或青銅工具開墾土地,耗儘力氣,忙碌一整天,收獲卻寥寥無幾。那樣的勞作,甚至比不上一頭老牛牽引著曲轅犁耕上一個時辰。”
“直到漢代,鐵製農具才逐漸遍布田野。”
“唐代之後,曲轅犁經過改進,耕作效率大為提升。”
“如今大明百姓翻土播種,省力許多,全賴這些器具之便。”
“再看戰國年間,世人多用青銅器物。可為何今日街頭巷尾、田間作坊,再也難覓青銅蹤跡?”
“原因簡單——青銅雖亮,卻易碎裂,難以反複打磨使用。”
“鐵則不同,兼具剛強與韌性,更適合日常勞作與軍需製造。”
“現在無論是民間家用,還是軍隊裝備,清一色皆為鐵器。”
“這背後,是技藝不斷前行的腳步。”
朱雄英抬手指向身旁的紡車,又遙指桃花村河麵上緩緩轉動的水車。
他的目光掠過鄉道旁靜靜停放的三輪木板車。
他凝視著這一切,仿佛在注視這個時代的靈魂印記。
“這紡車,能將麻線棉紗快速成匹,織出更多布料,甚至精細如絲綢也能批量產出。”
“那水車借流水之力,日夜不息地提水灌溉,讓莊稼生長更穩,糧食隨之增多。”
“就連那簡陋的木輪車,也能一次運送數倍於人力的貨物。”
他轉身望向書房方向。
“從前先民記錄文字,靠的是竹片串聯而成的簡冊。一卷竹簡,不過容納數百字而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今一本紙質書籍,便可承載萬千言語。”
每一個字落下,馬皇後的眼神便顫動一次。
當朱雄英將身邊所見儘數道來之時,她眉心微動,似有光亮透入心底。
朱雄英接著說道:“眼前這一切……”
“皆源於工藝的進步。”
“正因有了這些看不見的手推動,華夏文明才能綿延至今,未曾斷絕。”
“這便是——”
“工匠之功!”
“所有這一切,皆出自工匠之手!”
話音落下,小院陷入沉寂。
風輕輕拂過樹梢,無人開口。
馬皇後低聲重複:“工匠之功?”
“更準確地說,是技術與產業共同演進的結果。”朱雄英答道。
“就像遼東那片曾被認為荒涼寒冷的土地,過去無人願耕。”
“如今卻培育出了耐寒稻種。”
“若無意外,一年後,千裡冰原將化作金黃沃野。”
“再說火器一事。”
“昔日戰場遠程殺敵,全靠弓箭支撐。後來出現弓弩,威力增強。如今大炮轟鳴,可破城摧壘。”
技術改變生活的例子,數不勝數。
因此,朱雄英不再贅言。
他知道,馬皇後已然明白。
馬皇後輕輕搖頭:“單憑這些理由,還無法讓你祖父動容,更難以說服滿朝文武。”
“當年大明初立,天下動蕩未息,百姓流離失所,田地荒蕪無人耕種。”
“為了安頓人口,遏製流民四散,你祖父定下規矩:戶籍不得擅自更改,士農工商各守其業。”
“行醫、占卜之人,必須在原籍居住,不得隨意遠行。”
“凡不事農耕,專營末業者,皆視作遊民,一經查出,立即拘捕。”
“一切舉措,隻為江山穩固。”
喜歡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請大家收藏:()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