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命運,在這一天猶如冷露入沸油,劇烈翻湧!
那一日。
京城急報,八百裡飛騎疾馳而來。
三道軍情,一浪高過一浪。
整個大明百姓,如同驚雷貫耳,心頭震動!
“北元犯邊,燕王出征告捷,也速迭兒潰敗北逃!”
“副將張玉,進兵直抵高麗邊境!”
“高麗大將李成桂,遣使請降!”
“北元犯邊,燕王出征告捷,也速迭兒潰敗北逃!”
“副將張玉,進兵直抵高麗邊境!”
“高麗大將李成桂,遣使請降!”
快馬衝入應天府那一刻。
勝利的消息如潮水般席卷全城。
三條戰報,一條比一條令人振奮。
尤其是李成桂請降一事,震動朝野。
頃刻間,京城沸騰。
百姓爭相湧向酒樓茶肆,聚首議論。
“這手筆,真是大啊!”
“我聽說了,燕王早有謀劃,趁高麗內亂之際,命張玉直插要害,一擊封喉!”
“如今高麗進退兩難,打不能打,和不敢和,困於死局!”
“哈哈,聽說李成桂正與高麗王激戰正酣,想速戰速決登臨大位。誰知後院起火,張玉悄然入境,斷其根基!”
街頭巷尾,有人得知內情,說得熱血沸騰。
身為大明子民,國勝即己勝。
誰不感到自豪,誰不揚眉吐氣?
談笑之間,皆是豪情滿懷。
“最妙的是,張玉占住要地,扼其咽喉,對方不動,我們按兵不動。”
“但凡有一點異動,張玉立刻快馬出擊,雷霆壓境!”
“現在高麗看似僵持,實則主動權儘歸我大明所有。”
“至於那也速迭兒,聽說張玉分兵他往,便趁機南侵,妄圖卷土重來。”
“可將士們人心浮動,唯獨燕王鎮定自若。”
“你們可知為何?”
眾人正欲發問。
那人已朗聲道:“因為——他們聽見了雷聲!”
“那不是普通的響動,是千軍萬馬奔騰如雷,震徹山河!”
“陛下先前調遣北平衛,正是皇長孫推動軍製變革之後,朝廷新設組建的神威軍。”
“莫非……”
一聲低呼在人群中響起。
“沒錯!正是這支軍隊!”
“傳聞那火炮威力驚人,較以往強出五倍不止,一彈落地,血肉橫飛,數十人頃刻間化為齏粉。”
“此戰神威軍大勝,也速迭兒剛登汗位,本想立威,卻反被擊潰。首次敗於燕王之手尚不服氣,繼而妄圖以鐵騎迅疾之勢迂回側擊。”
“此舉雖凶狠,令燕王一度陷入苦戰,神威軍亦有折損。”
“但最終燕王親率大軍出城迎敵,火銃部隊再度建功。”
“北元殘部徹底潰散,倉皇逃竄。也速迭兒自身難保,恐怕已陷入絕境。”
市井之中,並非儘是閒談之輩。
有人早已自彆處獲知戰況,言語間篤定非常。
忽有一人發問:“劉兄,你這消息從何而來?”
“哈哈,此事外人不知。前些時日,朝廷放出風聲,要在北境重開互市。”
“但凡有點眼光的商隊,早已著手籌備。如今燕王得勝,緊隨其後便是滾滾財源!”
“互市重開?你們可真是嗅覺靈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