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多求快,終難成事。
齊泰身側,練子寧長久未語。此人曾在六部輾轉任職,閱曆頗豐,通曉政務。
此時他挺身而出,先以目光掃過殿中群臣,與昔日共事之人一一照麵後,方緩緩開口:
“陛下,高麗之亂,不過是邊隅小患,不足掛懷。”
“李成桂若圖登位,無論為求名分,抑或穩固根基,皆須仰仗大明承認。”
“諒其短期內不敢輕舉妄動!”
“然北地草原,則另當彆論。”
“此前朝議對北患之策,臣在返京途中已有耳聞。”
“不得不說……”
練子寧語調沉穩,神情肅然,“皇長孫借楊士奇之言所提方略,實乃用兵之上乘——”
“不戰而屈人之兵!”
聲落之際,朱元璋唇角微揚。
凡讚大孫者,句句入耳,心生歡喜。
至於高麗局勢,說實話,他並未深究。
如今隻盼廷議速定方針,隨即施行。
畢竟消息初至。
這幾日心神俱疲,腦中儘是兩條國策的籌劃,無暇顧及東疆瑣務。
當前要務有二:
其一,即刻致信老四,將朝廷化解北患之策詳述分明。
令其於邊地依計而行,務求穩妥。
其二,乃大明積蓄內力之途。
一旦那傳說中“朝遊滄海暮蒼梧”的交通神器問世。
區區高麗,何足道哉?
大明所圖,應是四海八荒,天下歸心。
故而,待文官陳情畢,老爺子心中已有盤算。
“相較高麗,漠北諸部才是心腹大患!”練子寧再度進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次也速迭兒潰敗而逃,內部必起紛爭。”
“草原之勢,將更趨分裂。”
“陛下!”
“此乃天賜良機!”
“皇長孫所倡‘不戰而屈人之兵’,恰是最穩妥、最根本之策!”
朱元璋頷首,“所言極是。”
此語一出,常茂頓感焦灼。
“皇爺!臣無需北地兵馬,即便僅領五軍都督府前軍一部——”
“亦可踏平高麗!”
“縱使北方草原機不可失……”
“依我之見,高麗這一步棋,千載難逢,誰會嫌自家地盤太大?”
常茂斷然反對退縮。
他目光如炬,再度躬身請命出征。
朝堂之上,文與武的立場已截然分明。
一句話落下,仿佛在平靜湖麵投下巨石。
“前怕狼後怕虎,良機就在眼前,上天賜予而不取,反遭其殃!”
“陛下!”
“末將敢立軍令狀,此戰必為大明拓土開疆!”
話音未落,議論之聲四起。
朝廷之中,戰與守的爭執再度點燃。
長久以來,武將掌兵權重,令文官心存戒備。
凡涉刀兵之事,皆須反複斟酌,不容輕舉妄動。
文臣心中自有準則——
能避戰事,便不興兵。
當今天下,在他們眼中應以安定為本。
自洪武初年起,烽火未熄,戰火連綿二十五載。
百姓困頓,國庫亦需休養。
因此,常茂一言既出,立即引來諸多質疑。
喜歡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請大家收藏:()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