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掌握核心的,恐怕唯有雄英一人。”
提到“朱雄英”,朱元璋眼神微動,似有所思。
“說來也怪。”
“當初他在《雄鷹大典》上突然不見蹤影,咱一度以為這孩子真的不在了。”
“可後來幾次,又傳來他的消息,人也確實出現過。”
“大孫何時才會現身呢?”
老爺子輕歎一聲,話語緩緩流淌而出。
“可既然他已提出那些構想……”
“想必出現的日子,也快到了。”
他心中始終有種預感。
這感覺,自那日在桃花村聽見名字、見到朱雄英那一刻起,便悄然紮根。
“確實,時候差不多了。”朱標應道。
身為太子,他深知帝王心底所思。
唯有朱雄英真正露麵,大明的三代血脈才算齊聚。
此後,關於“百工振業”的國策,老爺子才能真正下定決心推行。
不然——
就像如今這般。
新學雖萌芽,卻既無大力扶持,也不遭禁止。
任其在京城,在整個大明悄然蔓延、生根。
於是——
新學之路,注定崎嶇。
但這並非朝廷有意放任。
而是,連他們自己也拿不準該以何種方式引導。
若強行推動,反倒可能適得其反,如同烈火燎原,難以收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表麵上看,皇命似已下達。
實則朝中上下,仍在遲疑與權衡之間徘徊。
而這樣的局麵,終將在未來的動蕩中顯露無遺。
到那時,新學必將陷入左右為難之境。
朱標深知此理,卻不甘坐視今日費儘心血爭來的局麵付諸東流。
於是,他開口說道:
“父皇,即便如此,我們也當有所作為。”
“不如召集官員與才俊,設立專司學問之所。”
“專研新學,也為將來變革鋪路。”
“好!”老爺子微微頷首,表示認可。
此時此刻。
望著眼前一心為朱雄英謀劃的祖父與父親,
朱允炆雙拳緊握,眼中翻湧著不甘與嫉恨。
就在刹那間。
朱元璋的目光,猛然落在朱允炆身上。
“允炆!”
朱允炆一震,急忙抬頭,心頭微顫。
當視線觸及那雙深不見底的眼睛時,他第一次,感到徹骨的畏懼。
“接下來,咱們好好聊聊你的事。”
朱元璋神色冷峻。
“也算,給你一次警示。”
朱允炆臉色瞬間煞白,如墜冰窟。
自從隨駕回到謹身殿,他便隱隱覺得不妙。
自從上次借國子監學子之手刁難楊士奇之後,他就明白,這一天終會到來。
可日子一天天過去,風平浪靜。
他以為,皇爺爺早已淡忘。
誰知,今日重提。
喜歡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請大家收藏:()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