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鴻”二字,如同一道冰冷的烙印,刻進了林昭的骨血。
他不再是那個會因母親咳嗽而揪心的獵戶之子,也不再是雪夜裡哭喊逃竄的少年。從拜入鐵筆先生門下的那一刻起,他便是終南山上,與鬆濤、白雪、孤燈為伴的修行者。
鐵筆先生沒有立刻傳授他劍法。
茅屋裡終日彌漫著墨香與藥草的苦澀。先生給了他一方古硯,幾支狼毫,以及一卷未完成的《太阿劍譜》。他說:“劍是心的延伸。心不定,持劍亦是徒勞。先習靜,後習動。”
於是,孤鴻的日子便在研墨與抄錄中度過。
他臨摹劍譜上的每一個字,體悟其中蘊含的筋骨與力道。鐵筆先生告訴他,《太阿劍譜》並非單純的殺人技,而是一種大道。劍意,是“孤”、“是“傲”、是“寂”,是於萬千敵陣中取上將首級的決絕,也是勘破生死、物我兩忘的澄明。
“你心中有恨,這很好。”一日,先生看著他滿是墨漬的手指,緩緩說道,“恨是火,能燒穿迷惘,也能焚儘自身。你要做的,不是熄滅火焰,而是讓它為你鍛造一柄絕世好劍。”
孤鴻不解。
先生指著窗外:“去看看雪。”
茅屋外,新雪又積了三尺,天地間一片素白,乾淨得令人心慌。孤鴻站在院中,寒氣刺入骨髓,他想起那一夜的血,想起父母的慘死,恨意如毒蛇般噬咬著他的心。
“何為雪?”先生問。
“是冷的。”孤鴻答。
“是死的。”先生搖了搖頭,“你看這雪,落在鬆枝上,鬆因此而更顯蒼勁;落在茅簷上,屋因此而更顯安寧。雪是純淨,是包容,亦是新生。它埋葬了汙穢,也哺育了春芽。你的恨,便如這雪。若隻讓它凍結你的心,你便和那被雪壓斷的枯枝無異。你要學著……駕馭它。”
孤鴻怔在原地,雪花落在他睫毛上,漸漸融化成水。
他第一次開始審視自己心中的仇恨。那份恨,是他活下去的支撐,卻也像一個牢籠。
轉機發生在半月後的一個清晨。
先生推開柴門,手裡提著一隻僵硬的山雀。他將山雀扔給孤鴻:“今日,殺它。”
孤鴻接過山雀,那微弱的體溫尚在。他想起父母的死,眼中戾氣升騰。他抽出先生贈予的那柄烏鞘長劍——劍名“孤鴻”,劍身窄長,色澤沉黯,如一泓深潭。
他沒有拔劍,隻是靜靜地看著掌心的山雀。這隻鳥何其無辜,正如當初的他和父母。仇恨的火焰在胸中燃燒,他想一劍斬下,將這世間不公儘數劈碎。
“殺不了。”先生淡淡道,“你的劍,是為自己而拔,不是為它。”
孤鴻一愣,手腕一顫,山雀脫手落在雪地裡。
“拿起劍,刺它的心臟。”先生命令道。
孤鴻依言,緩緩拔出“孤鴻”劍。劍不出鞘時,沉靜如古井。但一旦出鞘,一股森然的寒氣便彌漫開來。他凝神靜氣,一步步走向山雀,眼中再無雜念,唯有那顆跳動的心臟。
他不是在殺戮,而是在執行一道劍訣。
劍尖輕顫,如靈蛇出洞,快得帶出一道殘影。沒有金鐵交鳴,沒有血肉飛濺。隻聽“噗”的一聲輕響,劍尖已精準地從山雀的肋下刺入,穿過心臟。山雀連叫聲都未發出,便沒了氣息。
一擊斃命,乾脆利落。
孤鴻收劍回鞘,長舒一口氣。他看著掌心的血跡,心中卻沒有了之前的狂躁與快意,隻有一種沉寂的平靜。
“好。”先生點了點頭,露出一絲讚許,“這一劍,沒有恨,隻有‘意’。你找到了劍的‘形’,卻還未找到劍的‘魂’。”
他指著雪地上的那隻死鳥:“雪,又何嘗不是一張最好的靶紙?萬物皆可為劍,亦可為敵。你的劍,要快,要準,更要……無心。”
無心。
孤鴻咀嚼著這兩個字。不是沒有感情,而是感情化為最純粹的力量,不因憤怒而偏失,不因悲傷而遲疑。
他再次看向自己的劍。劍身上的寒光,似乎映出了一個全新的自己。不再是那個在雪夜裡無助奔跑的少年,而是一柄終於出鞘的,孤傲的劍。
他回到茅屋,提筆蘸墨,在宣紙上寫下兩個大字:
孤鴻。
墨痕淋漓,如劍影劃破長空。窗外,雪又開始下了。這一場雪,似乎與以往,都有些不同了。
喜歡孤劍殘雪錄請大家收藏:()孤劍殘雪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