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群臣追問寶劍來曆時,李二卻命侍從再取佩劍。他目光掃過殿前,落在躍躍欲試的尉遲恭身上。
"取爾佩劍來。"天子持新劍而立。尉遲恭當即拔劍相迎,但聞金鐵交鳴之聲,寒光閃過處,半截斷刃已鏗鏘墜地。
尉遲恭手中的長劍應聲而斷,半截劍鋒鏗然落地。
他瞳孔驟縮,臉上寫滿震驚。
"竟...竟斷了?"
"我這把劍..."
這把隨他征戰多年的佩劍,雖非稀世珍寶,卻也是花費重金請名家打造的上乘兵器。
而今竟如此輕易被斬斷,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李世民輕撫自己的劍刃,發現毫發無傷,眼中閃過驚歎之色。
"果然削鐵如泥!"
"不僅鋒利異常,更能斬金斷鐵!"
這般神兵利器,本該隻存在於傳說之中。
尉遲恭眼中燃起熾熱的光芒,急切地問道:"陛下,此劍..."
"究竟從何而來?"
"劍鞘如此粗陋,劍身亦無銘文,莫非還未命名?"
但凡名劍,必配精美劍鞘,劍身刻有銘文。
乾將莫邪,太阿巨闕,無不如此。
能鑄此等神兵者,必當名垂青史!
可眼前這柄劍,劍身光潔如新,劍鞘僅是簡陋木套,與寶劍本身極不相稱。
"如此神兵竟遭這般怠慢,實屬暴殄天物!"
"幸得落入陛下之手!"
尉遲恭忿忿不平,為寶劍鳴不平。
李世民神色複雜,目光在劍與鞘之間遊移,終是長歎一聲。
想起李沐那把鋤頭,又憶及對方贈劍時的隨意神情,緩緩道:
"若朕告訴你們,這把劍..."
"隻是一位少年隨手鍛造的,你們可信?"
李世民此言一出,眾人嘩然。
"少...少年?"
"能鑄此等神劍,不知師承哪位名家?"
工部侍郎段綸難以置信,連連追問。
李世民不作解釋,取出李沐所獻的炒鋼法讓眾人過目。
段綸等人皆是行家裡手,一見之下,儘皆駭然。
"這...這..."
"炒鋼法?鋼鐵竟能如此煉製?"
"奇也!妙也!"
此法之精妙,遠超眾人想象。
生鐵與熟鐵竟能如此結合,直接得到鋼鐵,簡直聞所未聞。
"李沐!李沐!"
"獻上此法,實乃天佑大唐!"
"如此大功,陛下當厚賞!"
李世民含笑點頭,心中暗喜。
這份難以言說的喜悅與自豪,令他振奮不已。
段綸好不容易從震驚中回神,目光灼灼地望向李世民:
"陛下,此法若推行全國..."
"每年可增產精鋼數十萬斤!"
"大唐鋼鐵產量將成倍增長!"
"有了這些精鋼,將士們的兵甲器械便再無匱乏之憂!"
"我大唐鐵騎必能掃平邊患!"
尉遲恭更是直接跪地抱拳,高聲道:
"陛下!"
大唐男兒的豪情在這鋼鐵熔爐中熊熊燃燒。尉遲恭拍著胸脯立下軍令狀:“待這精鋼煉成,末將必為陛下衝鋒陷陣,直搗敵巢!”
李世民看著群情激昂的臣子們,胸中熱血翻湧。
“好!”
“這才是朕的大唐兒郎!”
“明日破曉,朕要親臨少府監,開爐煉鋼!”
......
晨光微露時,李世民已率領工部侍郎段綸等心腹來到少府監的工坊。一座簡易高爐矗立其間,鐵料、焦炭、鼓風機等物一應俱全。
望著通紅炙熱的高爐,李世民眼中跳動著興奮的火光。他突然神色凜然,再三囑咐眾人:“此炒鋼秘法乾係重大,絕不可外傳!”
眾人肅然應諾,深知其中利害。
“陛下放心!”
“這工坊連隻蒼蠅都飛不進來!”
李世民滿意頷首,迎著眾人期待的目光振臂高呼:
“開爐!煉鋼!”
工匠們頓時忙碌起來。生鐵熟鐵按特定配比投入爐中,鼓風機轟鳴作響,熾熱的風浪裹挾著鐵料漸漸熔化。有人持長棍在鐵水中不停攪動,終於,按照李沐秘籍所載,大功告成。
“出鋼!”
赤紅的鋼水奔湧而出,注入整齊排列的數百劍模。冷水淬火時升騰的蒸汽中,李世民不顧熱浪灼人,急切上前:
“快驗看!”
“是否真成精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