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財唯有流轉,方能惠澤天下!”
這本是李沐的謙遜之詞,卻被李世民等人鄭重記在心中。
眾人再三感歎,心中敬佩不已。
長孫無忌等人向李沐拱手行禮,反倒讓李沐手足無措,慌忙回禮。
要說來到大唐有何不適,便是這繁瑣的禮節了。
平日裡尚可,但遇上長孫無忌等人如此鄭重其事,他實在招架不住。
李世民笑吟吟地望著這一幕,心中頗為得意。
“還說我被妖人蠱惑,如今,你們可服氣了?”
“這小子的手段,有你們震驚的!”
李世民仍在盤算,如何利用李沐所獻之物掏空世家。
一旁的房玄齡卻尤為清醒,尚未忘記最後一條。
他神色肅然,向李沐拱手問道:
“李沐,世家倚仗的第三條根基,乃是掌控知識傳承,又該?”
李沐一怔,隨即回神。
他略作遲疑,不知是否該直言。
“這第三條……”
“其實諸位心知肚明!”
“隻是其中風險,我未必能掌控……”
能讓李沐如此猶豫的事,李世民還是頭一回見到。
他當即收斂笑意,正色端坐,目光凝重。
“直言!”
“方才那些狠辣手段你都敢說,如今還有何顧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沐一想也是,便不再糾結,反而反問李世民:
“世家大族為保傳承,代代培育英才,所費心血不可謂不深!”
“哪一族沒有藏書樓閣?哪一家沒有族學私塾?”
“可反觀大唐,隻怕長安皇宮內,連幾本書都尋不出吧?”
李世民麵色一僵,神情窘迫。
他甚至羞惱得想掩麵而逃,實在無顏應對。
確實!
皇宮之中,藏書寥寥無幾。
隋末戰亂百年,典籍流散。好不容易統一中原,尚未迎來盛世,隋朝便已覆滅。
李唐承繼隋都,連溫飽都成難題,哪有餘力搜集書籍充盈宮室?
連李世民自己此刻也無暇讀書,大唐文教之衰,可見一斑!
這令他在著寫《千字文》的李沐麵前,頗覺慚愧。
“呃……”
“大唐百業待興,文教確實……”
李世民捂著臉,支吾半晌,急忙岔開話題。
“世家底蘊深厚,代有賢才,大唐自然難以企及!”
“李小子,既有良策就速速道來,莫要吞吞吐吐!”
李沐無奈歎息,早知會是這般情形!
自古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方知榮辱。
如今大唐這般光景,除了世家,誰還讀書?
“要打破世家對知識的壟斷,其實隋文帝早有先例!”
“開科舉啊!”
“科舉”二字如驚雷炸響,震得李世民等人心神恍惚。
李世民身形微晃,半晌未能回神。
作為隋朝的最終勝利者,他豈會不知科舉?又怎會不曉科舉對世家的威脅?
李沐提出科舉之策,令在場眾人心頭震顫。
在後人眼中,推行科舉不過是一道詔令的事,有何難處?何況曆史早已印證其必要。然而,唯有身處大唐之人,方能真切體會此舉的驚天動地。
隋文帝一統天下,本可開創盛世,青史留名,甚至比肩秦皇漢武。可惜隋朝二世而亡,重蹈秦朝覆轍。隋煬帝楊廣固然難辭其咎,但若將之責全推於他,未免偏頗。
正如商紂王一般,楊廣身後的罵名真偽難辨。而親曆者如李二、長孫無忌等人,卻深知其中根源——
人心!
世家之心!
當年天下世家群起反隋,究其緣由,正是科舉之製!
如同秦末六國遺貴痛恨暴秦苛政,東漢世家憤懣宦官專權,隋末之亂,亦始於隋文帝所創的科舉。至於楊廣虐民?
可笑!
世家大族,何曾真正在乎過百姓死活?
屋內,李二目光銳利,直直逼視李沐。
“李小子,你可知自己在說什麼?”
“你可知科舉之禍,會有多嚴重?”
李沐苦笑。他如何不知?他不僅清楚科舉會激怒世家,更明白此製將桎梏思想,貽害無窮!
可他沒有選擇。
科舉,是他眼中唯一的出路。
“老李,我本不想提此事……”
“可除此之外,百姓何以出頭?若無晉身之階,大唐還是大唐嗎?”
這一問,令李二啞然。
他素來厭惡世家壟斷權柄,致使民不聊生,一直渴望改變。科舉本是良策,但隋朝前車之鑒,令他不敢輕舉妄動。
半晌,李二隻得長歎:“唉!奈何……奈何?”
李沐見狀,忽而笑道:“老李,你操心得太多了!”
李二一愣,隨即失笑:“也是,我與你說這些作甚?”
喜歡大唐:開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請大家收藏:()大唐:開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