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除了那幾個世家,誰又真正見過?"
鄭太公聞言眉頭緊鎖,心頭怒火更盛。
"區區幾件不知真假的寶物,就讓他們放棄追責,任由官兵闖入府邸?"
"簡直是鼠目寸光!"
"混賬!"
話雖如此,在座世家眾人卻暗自思量。
換作自己,恐怕也會作同樣選擇。
畢竟朝廷既已搶走存糧,若拚死抵抗,不僅一無所得,反可能搭上性命。
更何況那可是瓊漿玉液!
猶記長安拍賣會上,此物曾拍出天價。
還有更神秘的琉璃寶鏡,隻聽傳聞便知其珍貴。
"鄭太公,事已至此,再責渭南徐家也無濟於事。"
"朝廷低價拋售存糧,我等該如何應對?"
"是否該下調糧價?"
清河崔氏老者小心試探。
"降價?"
"要向李世民低頭嗎?"
糧價一下,便意味著世家向朝廷認輸。
其他世家尚可,作為發起者的滎陽鄭氏必將首當其衝遭受報複。
稍有不慎,恐有滅族之禍!
此等結局,鄭太公豈能接受?
"決不可向李世民妥協!"
"斬草不除根,後患無窮!"
見眾人猶疑,鄭太公語氣驟寒:
"莫非諸位想看到朝廷重開科舉?"
"科舉"二字如驚雷炸響,舉座皆驚。
"科......科舉?"
"朝廷竟敢有此念頭?"
"隋朝覆轍在前,李世民安敢如此?"
科舉實乃世家逆鱗。
眾人直呼帝名,恨意昭然。
世家大族立足之本,在於壟斷典籍,把控仕途。若開科舉,寒門入仕,官員皆成天子門生。
此乃斷世家根基之舉。
絕不可忍!萬不能容!
"若朝廷欲開科舉,必與之不死不休!"
"即便天下大亂,也絕不許科舉重開!"
"鄭太公言之有理,糧價堅決不降!"
提及科舉,猶如捅了馬蜂窩,激起世家眾人同仇敵愾。
無論消息真假,既出此訊,朝廷必有此意。
朝廷權勢日盛,科舉之製必將被權貴重新提起。
世家大族,絕無可能容忍朝廷推行科舉,哪怕一絲機會也不允許!
鄭太公見狀,唇邊掠過一抹滿意的淡笑。
“好!”
“吾等世家,世代聯姻,本就是同氣連枝!”
“無論如何,絕不能讓朝廷,讓李世民坐大!”
“否則,科舉必然重啟,世家必遭打壓!”
眾世家之人紛紛頷首,深以為然。
此理,眾人皆明。
既然看清局勢,便更不能向朝廷低頭妥協。
“鄭太公,依你之見,我等該如何行事?”
“朝廷開倉濟民,我等又該如何應對?”
“一切唯鄭太公馬首是瞻!”
……
世家眾人目光灼灼,齊齊望向鄭太公,高聲附和。
“正是!”
“若無世家支撐,朝廷必然難以維係!”
鄭太公神色微凜,視線投向皇宮方向。此戰,是他與唐皇李世民的第三次交鋒,亦是最終對決。
他眸光一沉,緩緩道出謀劃已久的計策:
“諸位,即便朝廷強奪世家存糧,亦難填飽長安百姓之腹!”
“自今日起,世家不再向長安輸送一粒糧食!”
“非但如此,我等還可派人暗中收購朝廷賑濟之糧!”
眾人先是一怔,隨即恍然大悟,麵露喜色。
朝廷倚仗武力奪糧、強征強買,世家自然不必再予供應。
而鄭太公此計,更是釜底抽薪。
“妙極!我等竟未想到購回官糧!”
“朝廷以十文一鬥賤賣,世家財力雄厚,大可將其儘數買空!”
“待長安再度斷糧,再以百文高價售出,十倍之利!”
“此計當真絕妙!”
堂中世家之人皆眼放精光,貪婪之色溢於言表。
一買一賣,暴利驚人,誰能不動心?
一旦官糧被儘數收購,縱使米價飛漲,百姓亦隻能忍氣吞聲。
屆時,朝廷無糧可賑,唯有向世家屈服。
到那一步,他們的胃口,可遠不止於此!
讓李世民徒有虛名、無權乾政的念頭,早非一人所想!
“鄭太公高明!”
“我等即刻遣人前往朱雀大街購糧!”
“倒要看看,朝廷能撐到幾時!”
眾人利欲熏心,再無顧忌,當即四散離去,各自籌備。
朱雀大街上,朝廷設下的賑濟糧點前,擠滿了世家子弟與仆從。
他們混雜在長安平民中,衣著並無二致。滎陽鄭氏的人排了許久,終於來到糧攤前。
"十文一石?我要十石!"
那人掏出一貫銅錢,引得周遭百姓側目。尋常百姓哪有這般積蓄?眾人眼中頓時燃起怒火。
"每人限購一鬥。"小吏頭也不抬。
"一鬥怎夠?"鄭氏族人正欲爭辯,卻見衛兵刀光一閃。
"不買就滾!"
他隻得悻悻買了十文一鬥。轉手將糧袋交給同伴,又溜到隊尾重新排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認得出我是誰?"他暗自得意。
當日,長安百姓皆購得口糧。世家之人反複排隊,最多不過購得七八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