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木匠,絕非尋常匠人。
古時木作極少用釘,全憑榫卯接合,堅固耐用。但凡請得起木匠的,必求精細雕刻、彩繪上漆,方可製成精美器具。
木工不僅考驗手藝數算,更需沉穩繪技,堪稱半藝之人。
而李沐尋他們,正為借其技藝。
“甚好!”
“有這些匠人,雕版之策不日可成!”
沒錯,李沐召集木匠,正是要刻製雕版,印刷書籍!
至於為何不造活字印刷?後世常存誤解。
活字適於大批量快速印製不同文字,如報刊時效之物,但品質遠遜雕版。
上乘典籍,雕版印刷更勝數籌!且可刻圖套色,成品清晰華美,足為傳世珍本。
此番李沐便要以雕版之法,廣印書籍,低價流傳,徹底粉碎世家對知識的壟斷!
“去將各位師傅請來——切記禮數周全!”
李沐一聲令下,小翠立刻前去安排。
八十四
不多時,二十餘名手掌粗礪的木匠齊聚李沐跟前。
"見過公子!"
"不知召集我等有何要務?"
這些匠人雖非宗師之列,卻也技藝不凡。他們望著眼前這位俊朗的年輕公子,心中暗自揣測此次召集的緣由。
李沐不多言語,徑直領著眾人來到事先備妥的工坊。作坊內整齊碼放著各類木料,至於工具,匠人們都隨身攜帶。
他抱來一摞書冊置於案前。
"諸位都是精於雕琢的能工巧匠,李某就不班門弄斧了。"
"隻需依照書中文字,刻作反式陽文即可。"
匠人們聞言會意,這陽文便是凸起之字,反刻則是印章之法。
"公子莫憂,這活計我們明白。"
"莫非是要做雕版印書?"
這些匠人果然眼力不凡,一語道破天機。
李沐並不遮掩,許下重諾:"隻要按期完工,另有賞賜。"
"三餐皆備,頓頓有肉。"
"工錢翻倍,但求字跡工整。"
匠人們聞言喜形於色:"竟有肉食?多謝公子!"
"這字跡包您滿意,我們雕的瑞獸..."
八十四回
雕版之法原非難事。
匠人們手藝精湛,很快便呈上樣品。版上文字取魏碑風骨,剛勁中透著靈動,較之呆板的宋體更勝一籌。
李沐特意添了句讀標點,更備下特製油墨。這油墨以動植物油脂調製,印跡清晰不暈染。
最妙的是所用紙張,正是李家紙坊所產雪白宣紙。
當第一頁樣書印就時,侍立一旁的小丫鬟瞪圓了眼睛。
"公子,這真是我們印的書?"
"字跡這般清晰,行款如此齊整!"
"簡直精美絕倫!"
在李沐改良的工藝下,這書冊品質已不遜後世精刊,唯行文仍循古製自上而下。
這種印本,足以傲視當世所有書籍。
李沐目露精光,頷首道:"甚好!比預想更佳!"
"如此雕版書籍,必令天下文士傾心。"
"更妙的是成本低廉,待我薄利多銷,定能打破世家對學識的桎梏!"
這雕版印刷還有個妙處——印量愈大,成本愈低。恰似後世工業,規模愈巨,成本愈薄。
精雕細琢的印版,能傳承數十年不壞!
更妙的是,造紙作坊同樣掌控在李沐手中。這般得天獨厚的條件,讓他的印刷成本低得令人咋舌。
他鐫刻的多是《論語》《孟子》等經典,以及《道德經》《莊子》這類典籍。無論印量多大,總能銷售一空。
須知大唐此時尚未形成"四書五經"之說,隋唐科舉更不以此取士。
反倒因李唐皇室自詡老子後裔,科舉多側重道家經典!
"如此甚好!"
"那些刻板的經義,將科舉變作八股牢籠,禁錮世人思想,不如沒有!"
"待大唐開科取士,定要勸諫老李他們,莫要獨尊儒術!"
"除道家外,法家、墨家皆可入題,甚或算學知識也該納入!"
李沐思緒如野馬奔騰,愈想愈覺振奮。
既然穿越至此,恰逢科舉初興未定,正該撥亂反正,避免大唐重蹈八股取士之覆轍。
免得將來滿朝儘是迂腐書生,酸臭儒生!
他不知這番改革設想,將令多少考生在算學題海中哀嚎不已。
題海戰術帶來的考試陰影,竟要提前千餘年降臨人間!
不過此時李沐,自是渾然不覺。
"進獻這般多奇物於朝廷,討個官職豈非易如反掌?"
"橫豎不必再受科場煎熬了!"
李沐撫掌大笑,誌得意滿。
......
此刻李沐正加緊刊印書籍,預備一舉擊潰世家對知識的壟斷。
與此同時,李世民已返回太極宮。
他當即召集心腹重臣,共商對付世家大計。
"輔機,世家底蘊幾何?"
"其掌控的礦藏數目,速速報來!"
李世民最關心的,莫過於世家掌控的礦產。
早有準備的長孫無忌呈上厚厚一冊密折。
"陛下,天下鐵礦十之儘在世家之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此冊詳載各礦方位、產量及開采難度。"
"至於石炭礦,世家雖占山林,卻未善加利用,臣所知有限。"
李世民細閱密折,麵色漸沉,眼中寒芒閃爍。
"砰!"
禦案劇震,天子怒不可遏。
"好個世家!"
"竟隱匿如許鐵礦!"
"去歲兵臨城下,逼朕簽下渭水之盟,這些世家還
李二思索片刻,決定將談判的要務交給房玄齡和杜如晦辦理。
"房卿,杜卿!"
"持朕的手諭,去與各大世家的掌權者會麵!"
"鐵礦之事,可有把握?"
房玄齡與杜如晦毫不遲疑,立即躬身行禮。
"陛下,臣等必當竭儘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