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百姓驟然失去重要收入來源,李二怎能不急?
他霍然起身向外走去。
"朕要親自去問個明白!"
"這事是他惹出來的,今日若不給朕妥善解決,決不輕饒!"
惱怒歸惱怒,李二對李沐終究抱有信任。
長安城,李宅。
自成功招攬李淳風、袁天罡、孫思邈等人才入大唐科學院後,李沐肩上擔子輕了不少。
如今他已不必日日守在科學院指導工匠研發。
加之新唐紡織廠步入正軌,女廠長羅貞將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李沐終於得閒。
雖有空暇,他卻未耽於享樂。
相反,他正秘密籌劃著一個宏大計劃。
"此處,此處,還有這裡!"
"將這幾處郡縣連通,關中交通網絡的第一階段便大功告成!"
"屆時就能肅清關中世家勢力,分田於民,讓百姓真正安居樂業!"
李沐神情振奮,在巨幅地圖前運籌帷幄。
他謀劃的正是覆蓋整個關中的水泥路網!
此路網若成,大唐國力將如打通任督二脈的武林高手,從此所向披靡。
當然,這等工程絕非易事。
即便在後世,修建高速公路也需舉國之力。
361李沐將水泥技術推廣到新唐商盟已有段時日,眼看著各地水泥廠即將竣工投產,這才有了實施宏大計劃的底氣。
"商賈、水泥、勞力......"
"萬事俱備,關中交通網計劃可以啟動了!"
李沐正沉浸在對未來的憧憬中,忽然被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抬頭望去,隻見李二與杜如晦不知何時已站在門前。
"何謂關中交通網?"
"莫非真要在整個關中鋪設道路?"
李沐揉了揉太陽穴,無奈道:"老李,你怎麼又這般神出鬼沒?"
"這個交通網,就是用水泥路串聯整個關中。建成後,長安到關中各地不出半日可達。屆時無論是人員往來還是貨物運輸,都將暢通無阻。"
關中沃野千裡,自古便是基業。但即便在這片平原上,往返也需三五日之久。這對習慣了現代交通的李沐而言,實在難以忍受。
聽到這般構想,李二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如此浩大的工程!"
"秦築直道而亡,隋開運河而滅,這..."
李沐打斷道:"老李多慮了。如今水泥問世,又有商盟支持,豈是當年可比?"
"區區關中水泥路,有何不敢為?"
"建!必須建!"
"不但要鋪就關中水泥路網,更要將這堅實道路通向全國!"
"如今大唐國運昌隆,正邁入鼎盛之期,豈能缺少這通達四方之路?"
"後生尚且不懼,我李某人戎馬半生,更當勇往直前!縱耗儘積蓄,此路必成!"
李二心下一橫,決意陪同李沐共赴這場豪賭。
暫緩征戰計劃,傾舉國之力構築關中交通命脈。
待這灰白大道鋪就,八百裡秦川連成一體,今日所耗必將百倍回饋。
修橋鋪路從來都是利國利民的百年大計。
李二並非不願,隻是顧忌太多。如今被李沐這般相激,反倒激起滿腔豪情。
隻盼這年輕人真能妥善安排,莫要給大唐帶來動蕩才好。
見李二這副豁出去的模樣,李沐不由撫掌而笑。
"這才像話!"
"路通則財通!"
"待關中道路縱橫如織,所得報償必超所費,屆時三秦大地皆可如長安般富庶!"
"試想關中處處皆是西京盛景,該是何等氣象?"
李沐又細細闡明道路之利,將四通八達帶來的民生便利逐一剖析。
此刻的長安城已褪去頹唐之色,街巷間儘是紅光滿麵的百姓,人人眼中都燃著希望的火光。
想到這般景象將遍布關中,李二頓覺胸中熱血沸騰。
那夢幻般的未來圖景,已令他心馳神往。
"妙哉!"
"路通則財通,誠哉斯言!"
"李小友此言甚善,關中之路確該修整!"
"隻是這綿延千裡的水泥路網,需耗費多少物料?征調多少民力?靡費多少銀錢?"
"朕...我還需與朝中商議,方能最終定奪。"
按照李二過往經驗,如此浩大工程必得舉國動員,征發數十萬徭役方可成事。
更遑論那水泥原料,尚不知可否足用......
見李二愁眉不展,李沐卻笑得愈發暢快。
"何須朝廷出力?"
"徭役民夫?根本不必!"
"我李沐既然敢提修路,自有周詳安排。令旗一揮,自有無數人甘心效力!"
李二將信將疑,目光灼灼盯著李沐。
"莫要誇口!"
"不動用朝廷之力,如何成就這般偉業?"
"這關中水泥路網,豈是兒戲?"
他實在想不明白,這連大唐天子都覺棘手的難題,在李沐口中怎就變得輕描淡寫?
卻見李沐神色一正,毫無戲謔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