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而已,何難之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長安新唐大道的工程,不正是個先例?"
"出工錢雇工匠,再將路段分包商賈,自有人爭相承接。"
"甚或...分文不取亦有人願為!"
《築路新策》
桃林縣衙內,李沐執著青瓷茶盞,望著堂前卷起的黃沙圖沉思。分明是修築官道這般棘手之事,在他眼中竟如庖丁解牛般條理分明。
"水泥配方既已散與商賈,何愁物料不足?"他指尖輕叩案幾,"莫說區區關中道,縱是橫貫九州,也不過是調動新唐商盟百餘字號的事。"
對麵李二攥著戶部呈報的竹簡,指節已然發白。"三百萬貫的窟窿,你竟說要商賈填平?"這位戎馬半生的罕見地失了方寸,"若真能成,朕..."
"您便執禮?"李沐忽的撫掌而笑,驚飛簷下棲雀。未待對方反應,他已抽出絹布輿圖鋪展開來:"商隊繞行驪山多耗五日,經涇陽要換三趟車馬——這些可都是實打實的銀錢。若許他們二十年的養路錢..."
窗外傳來馱馬鈴響,正是運送水泥的商隊路過。李沐忽想起什麼似的補充道:"至於民夫工錢?那些布行掌櫃早說了,采石夯土的事,他們包了。"
春風卷著碎花瓣撲進窗欞,李二望著圖上朱筆勾畫的蜿蜒紅線,忽然覺得那些代表驛站的黑點,正化作無數金錠在紙上躍動。
有人靠著征收通行費大發橫財,成為一方巨富!
隻要李沐向商賈們闡明這個計劃,定會吸引眾多商人爭相承包築路工程!
聽完李沐的講解,李二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還......還能這樣?"
"將道路修建權交給商人,再收取通行費?"
"這這這......"
李二完全找不到合適的詞彙來形容,這種無本萬利的妙計簡直神乎其神!
若按李沐的設想實施,朝廷不僅無需花費一文錢,還能從中獲利!
可以預見,大唐必將日益繁榮,使用水泥道路的行人也會越來越多。前期的通行費用於補償商人的成本和利潤,後期的收益就能全部歸入國庫。
這等於是為朝廷開辟了一條源源不斷的財路。一直為國庫發愁的李世民,此刻震驚得無以複加。
李二隨即想到,這個模式不僅適用於築路,還能推廣到其他領域。比如建房、開墾荒地等,都可照此辦理。後世的房地產就是如此,朝廷無需出資,由開發商建設城市,還能收取巨額土地出讓金!即便如此,仍有無數人趨之若鶩。
舉一反三的李二如獲至寶,激動萬分。
"太妙了!實在太妙了!"
"原來國家建設還能這樣操作!"
嶄新的天地在他麵前展開!
李二連連驚歎,望向李沐的目光愈發熾熱。此刻在他心中,李沐簡直......
言出必行!李二說拜師就拜師!
什麼父子倫常,什麼年齡差距,統統不重要!
能者為師!
兒子給父親當老師又有何妨?傳出去反成佳話。以李沐這般神奇的本領,李二覺得這個師父拜得值!
李二整肅衣冠,鄭重其事地向李沐拱手行禮。
"哎!老李,你當真啊?"
"快彆這樣!"
見李二要行大禮,李沐連忙阻攔。來自後世的他習慣朋友間玩笑,但大唐男兒一諾千金,古人最重禮數,說拜師就絕不含糊。
李二神色肅穆,堅持要完成拜師禮。
"不可!"
"我李某一言九鼎,給你行拜師禮有何不可?"
李沐堅決不受,兩人推讓間好一陣熱鬨。
好不容易平息此事,李沐長舒一口氣。
"呼!"
"老李你們就是太較真,開不起玩笑!"
"彆說這些了,繼續商量築路計劃吧!"
說著,李沐展開繪製的關中地圖。看著上麵縱橫交錯的水泥路網,李二頓時兩眼放光,興致勃勃地湊上前。
"好圖!"
"這些白線就是你說的路網?"
"快讓我仔細瞧瞧!"
地圖上,白色線條標注的水泥道路連接著關中各縣,甚至還有明確的道路等級劃分。
從長安通往函穀關外,延伸至隴右草原的主乾道寬闊平坦,而連接普通郡縣的支路則相對簡陋。
這種道路分級設計令李世民讚不絕口。
君臣二人繼續探討著路網布局,以及可能麵臨的種種難題。當李世民用手指勾勒完覆蓋關中的水泥路網後,他目光灼灼地望向李沐,臉上寫滿讚歎。
"妙極!"
"這份規劃天衣無縫,朕找不出半點紕漏。"
"此事便全權交予愛卿了。"
說罷,李世民鄭重其事地卷起這卷描繪大唐未來的圖紙,準備帶回太極宮細心研讀。
"啪!"他突然拍額驚覺:"差點忘了正事!今日朕是來問紡織之事的!"
"新唐紡織廠低價傾銷布匹,導致以紡織為生的百姓陷入困境,愛卿可有對策?"
李沐聞言露出詫異神色,仿佛聽見什麼荒謬之言。
"陛下莫非糊塗了?"
"解決之道方才不是已經說過了嗎?"
李世民一時語塞:"適才不是在商議修路......"
話到一半戛然而止,他猛然醒悟:"原來如此!"
"讓失業的織戶參與修築道路!關中道路工程正需大量勞力!婦女可操持農事,男子外出務工!"
"這環環相扣的布局,莫非也是愛卿早有籌謀?"
農村婦女本就吃苦耐勞。除卻耕收等重活,播種除草等農事儘可勝任。原先受限於紡織家計,如今正可從家務中解放。
喜歡大唐:開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請大家收藏:()大唐:開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