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極!實在妙極!"
"竟有如此高明的計策,這簡直是化腐朽為神奇啊!"
"李公子此計當真令人歎服!"
"佩服!老夫心服口服!"
太極殿內,李世民望著群臣目瞪口呆的模樣,心中甚是滿意。
這李公子果然非同凡響!
借助商人力量修築道路的計策,連房玄齡、長孫無忌這等才智超群的能臣都為之震撼。
待眾人從震驚中緩過神來,立即熱烈地投入到關中交通網絡的討論中。
"陛下,若能將關中各處都鋪設水泥道路,朝廷政令便可通達每個村落!"
"從此世家大族再難把持地方!"
"朝廷的恩澤必將惠及關中每個百姓!"
自古以來便有"皇權不下縣"之說。
在大唐尤甚,縣城以下的鄉野幾乎全被世家掌控。朝廷征稅都要看這些世家的臉色。
究其根源,最重要的還是交通不便。
從長安到某個鄉村,不僅道路崎嶇難行,若無當地人引路,根本難以尋覓。
有些偏遠之地,甚或連改朝換代的大事都無人知曉。
這般交通狀況,想要朝廷政令直達鄉野,無疑是癡人說夢。
但如今有了水泥道路,局麵將徹底改變。
水泥路平坦寬闊,風雨無阻,朝廷政令可直達每個村落,賦稅也不再需要經世家之手。
可以說,水泥路延伸到哪裡,朝廷的統治就能覆蓋到哪裡!
因此,無論是李世民,還是長孫無忌、魏征等重臣,都對關中道路網的建設充滿期待。
"李公子又為大唐立下不世之功啊!"
"待道路網建成,不封侯爵實在說不過去了!"
"臣等定當全力配合李公子完成這項大業!"
此前李沐屢立奇功,李世民本想直接封侯,卻被其婉拒,隻求了些宅院田產。
如今若能將關中道路網建成,必將震驚寰宇。
到時再不封賞,恐怕天下百姓都不會答應!
李世民已打定主意,這次定要強行為李沐加官進爵。
不過眼下最要緊的,是掃清一切障礙,確保工程順利。
李世民神色一凜,目光威嚴地掃過群臣。
"諸卿都仔細想想,關中還有哪些世家不服從朝廷管教?"
"各地官府可有無能之輩會阻礙工程?"
"山川地理可有何處需要提前整治?速速報來!"
《協力除障》
眾人商議道:"需先掃清這些阻礙,好讓李公子放手施為!"
解決官場掣肘,正是李沐委托給李二郎的要務。
關中地勢平坦,鋪設水泥道路本非難事。隻要無人作梗,人力物力齊備,成效指日可待。
正如後世所見,築路之難從不在於工程本身,而在各方角力與瑣碎糾纏。這些關節一旦疏通,水泥大道的修築自然暢通無阻。
在座諸位皆是宦海沉浮之輩,其中關竅心知肚明。
長孫無忌凝眉沉思良久,終是下定決心:"陛下,關中雖餘些許小世家,然已無抗衡朝廷之力。隻需一道聖諭,彼輩斷不敢再阻修路事宜。"
"倒是各州縣衙門中,仍盤踞著不少世家子弟。這些人眼見朝廷威權日盛,縱不公然反對,隻需敷衍塞責或暗中作梗,便足以壞事。"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者,正是此類!
這些世家出身的官吏身居要職,稍動手腳便能攪動一方風雲,令修路之事寸步難行。故而,他們實為關中通衢大計的最大絆腳石!
作為天子的肱骨之臣,長孫無忌決意直言進諫。他鄭重拱手高聲道:"臣請陛下先行肅清關中州縣所有世家..."
————
明眼人都知曉,清洗世家勢力將引發何等震蕩。
身為大唐君主的李二郎,自然比任何人都清楚其中利害。但這是為李沐鋪就的康莊大道!縱有千難萬險,他又有何懼?
"準奏!"
李二郎振袖而起,目光如炬:"長孫卿此議,朕準了!"
他不再等待群臣表態——此事必須乾綱獨斷!若李沐知曉天子為交通大計掀起如此風浪,定當感慨萬千。
太極殿內眾臣神色肅然,無人敢有異議。平素從諫如流的君主,在此等大事上既已決斷,便不容置喙。
正如當年玄武門前,凡逆王者皆化齏粉。生殺予奪之威,正在於此!
群臣凜然拜伏:"臣等謹遵聖命!"
這整齊的唱和,宣告著大唐官場即將迎來新紀元。
很快,各州縣官吏的背景文牘被逐一核查。所有世家出身者,無論政績優劣,一律調離原職。
其中實心用事者外調它處;庸碌無為者革職查辦;害民者鋃鐺入獄。此番雷霆手段,將關中官場滌蕩一清。
然而當清查結果呈報禦前時,李二郎怒不可遏。
"啪!"
硯台在殿磚上迸裂四濺。
"蛀蟲!儘是禍國蠹蟲!"
藍田縣令膽大包天!竟逼死十三條人命,強搶三十七名良家女子,其罪當誅!
"朕決不容許大唐有這樣的禍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來人!即刻捉拿藍田縣令,押赴長安刑部問罪,依律嚴懲!"
滿朝文武皆被天威震懾,無不噤若寒蟬。
就連素來直言敢諫的魏徵此刻也麵色煞白,默不作聲。他實在難以相信,世家子弟竟會墮落至此。要知道這位縣令可是博陵崔氏的子弟,本該知書達理,怎會如此喪儘天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