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桌的商販攥緊拳頭:"好不容易盼來太平日子,難道又要毀在這些世家手裡?"
西市某個陰暗的角落,幾個粗布的漢子咬牙切齒:"這些蛀蟲就該被連根拔起!"
此刻的長安城,仿佛暴風雨前的海麵,暗潮洶湧。
大唐曆經戰亂方得安定,豈容這些禍國殃民之徒繼續猖獗!若不儘數鏟除,如何告慰那些在烽火中家破人亡的黎民百姓?
長安街頭已有激憤民眾怒砸世家門庭,誓要將亂源扼殺於未起之時。經此變故,世家聲望一落千丈——往昔百姓對高門大族的敬畏仰望,如今儘數化作刻骨恨意。若朝廷真要清算世家,民心所向不言自明......
整座長安城籠罩在肅殺氛圍中,百姓的怨憤如烏雲壓城。然而太極殿上的李世民卻氣定神閒,指尖輕叩龍椅扶手冷笑:"荒謬!說什麼千年世家不滅,卻無千年王朝?"
"世家能綿延千載,不過是在強敵麵前卑躬屈膝、認賊作父!"目光如電掃過噤若寒蟬的群臣,"當初五胡亂華之時,這些食漢祿數百年的世家,非但不思報國,反倒幫著胡虜欺壓中原百姓!"
殿中空氣驟然凝固。李世民每句話都像利刃剝開世家精心修飾的假麵:"他們就像一群蛀蟲,不斷啃食王朝根基。西晉八王之亂後,多少世家為虎作倀?多少蠻夷政權是靠著世家扶持才得以立足?"
隱匿在曆史塵埃中的被鮮血淋漓地扯出:那些號稱詩禮傳家的名門,每逢異族入侵就爭先恐後獻上降表。最諷刺的莫過於孔子後人,竟能對著不同異族三番五次屈膝稱臣......
此刻若有旁觀者定會驚歎:這龍椅上坐著的不僅是,更是一柄懸在世家頭頂的利劍。滿朝文武中,連出身世家的諫臣都羞愧地退入陰影,再不敢為故主發聲。
這是他們應得的結局!
李二俯視著殿中群臣的反應,心中暗暗舒坦。
但他並未被怒火衝昏頭腦,貿然對世家動手。
“眾卿,朕方才所言俱是實情,然世家根基深厚,不可小覷。”
“為大唐安定,為免蒼生再遭戰火,縱使世家可惡,亦不可強行剿滅。”
“仍依原定謀劃,公審世家官員罪狀,一舉摧毀其聲望!”
李二心知世家如同附骨之疽,可這毒瘡已盤踞多年,根深蒂固。
若魯莽剜除,必傷及國本。
唯有先斷其命脈,逐步瓦解方能成事。
公審世家官員,正是絕佳良策。
如今民間對世家怨聲載道,公審時再揭露其惡行,必令百姓徹底厭棄,使其淪為過街老鼠!
屆時,李二再處置世家,便易如反掌。
群臣紛紛附和:
“陛下明鑒!”
“暫忍一時之氣,來日新賬舊賬一並清算!”
此事就此敲定。
李二與眾臣按捺怒意,靜待公審到來。
風聲早已傳遍長安,百姓聞訊無不拍手稱慶。
“要當堂審判那些世家狗官?”
“蒼天有眼!這幫蠹蟲的惡行終於要見光了!”
“公開審訊才算公道!”
“我們隻要惡徒血債血償!”
血仇自然要用血來償。
以藍田縣令為首的世家官員罪惡滔天,千刀萬剮亦不為過。
這便是他們應得的下場,更是萬民翹首期盼的結局。
整座長安城都在等待這場審判。
而世家普通族人聽聞此事,俱是麵如土色。
“公審?!”
“扣押族長們,就是要讓他們親眼目睹家族蒙羞?”
他們終於明白朝廷用意。
既然選擇律法審判,說明尚未要徹底撕破臉。
可一旦罪狀公示,世家聲望必將土崩瓦解。
若族長們尚在,定會拚死阻撓——然而如今無人能擋這場公審。
越是醒悟,世家子弟便越是暴怒。
“朝廷這是要把我族尊嚴碾進泥裡!”
“如此毒計,究竟是何人謀劃?我世家誓不罷休!”
可這些咒罵,終究隻是徒勞的狂吠。
螻蟻之力,豈能撼動朝廷決斷?
與此同時,公審計劃的狠辣手段,令所有世家之人不寒而栗。
無人願意淪落到被萬千百姓圍觀審判的境地。
——
長安城。
世家族長遭軟禁,世家即將麵臨公審,這兩則消息不僅引發百姓熱議,更讓一批早已抵達的特殊看客目睹了一場大戲——新唐商會的商賈們。
顧元寶、陶瓷商楊義雄、木材商李棟、馬車行主張興飛等人剛到長安準備赴李沐的宴請,便被近日的風雲驟變吸引了全部注意力。
他們萬萬沒想到,昔日顯赫的世家竟會落得如此下場。
"世家......"
"爾等也有今日!"
顧元寶切齒痛罵,眼中卻迸發狂喜。
他受儘世家盤剝,積怨最深。儘管投靠李沐後得以自保,卻從未想過那高高在上的世家會有這般境遇。
正所謂牆倒眾人推!
當世家被押上公審台,甚至當眾處決之時,不僅是對世家聲望的致命打擊,更是向天下人昭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世家氣數已儘!"
顧元寶等人激動難抑。商賈素來嗅覺敏銳,他們從朝廷公然打壓而世家無力反抗的態勢中,已然看清未來格局。
世家,真的要傾覆了。
從此大唐,再非世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