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解剖,便能洞察如此之多,假以時日,必能參透生命真諦,為大唐百姓解除病痛!”
短短時間內,孫思邈不僅熟悉了豬的構造,更由此推及人體病痛之源,如此天賦,無愧神醫之名。
然而,李沐不便久留,再談下去恐有疏漏。於是,他話鋒一轉,道明來意:
“孫神醫,先前提及的醫院已建成,可隨時入駐。”
“那裡設施完善,設有手術室、解剖室及病理標本間等。望您能率眾醫者前往熟悉,為正式接診準備。”
李沐計劃讓孫思邈帶領醫師們在新唐醫院行醫研習,並依照現代標準打造了諸多設施與工具,如手術刀、紗布及酒精等。
他相信,憑借這些條件,孫思邈必能更進一步,推動大唐醫術發展。
果然,聽聞醫院詳情,孫思邈興致勃勃,迫不及待想要一探究竟。
“新唐醫院竟已落成?”
“還有這些聞所未聞的設施……”
“好!我即刻召集人手,前往醫院!”
孫思邈雷厲風行,迅速帶領一眾醫師隨李沐抵達新唐醫院。
“哇!”
“如此宏偉的建築!真是巧奪天工!”
“華美絕倫,實在令人驚歎!”
嶄新醫院令眾人瞠目結舌。光潔的地磚、雪白的牆壁、整齊的布局,無不令醫師們欣喜若狂。
能在如此環境中行醫,實乃幸事!
即便見多識廣的孫思邈,親眼目睹這鋼筋鐵骨的高樓,亦難掩震撼。
“這高樓便是新唐醫院?我等日後便在此坐診?”
“如此恢宏奢華,百姓如何負擔得起?”
他第一時間想到的並非自身,而是擔憂高昂診費讓貧苦百姓望而卻步。
李沐的慷慨胸懷與仁厚之心,讓孫思邈深受觸動。見老道長神情動容,李沐輕笑著寬慰道:
"孫道長果然不愧是醫者典範,始終將百姓疾苦放在心上。"
"但我李沐也並非貪財逐利之輩,建這所醫院本就不是為了牟利。一來想為道長及諸位同仁提供潛心鑽研的場所,二來更是要為大唐子民謀福祉。"
"因此這醫院將以低廉的診金為準則,遇上實在貧苦的病患,讓他們在院中幫工抵償藥費也是使得的。"
這正是李沐始終秉持的理念——創辦惠及大眾的平價醫館。
孫思邈聞言麵露慚色,正色整理衣冠要向李沐行大禮:"是老道淺薄了,李公子這般悲天憫人,請受老朽一拜。"
李沐連忙攙住老道長手臂。這些古人什麼都好,唯獨這動輒揖拜的禮數總讓他無所適從。
"使不得!孫道長快快請起。"他誠懇地說道,"不過是出些銀錢蓋了座樓宇,真正救死扶傷的還是您這樣的仁心醫者啊。"
見孫思邈仍固執己見,李沐轉念笑道:"其實減免貧苦患者的診金,未必就會讓醫館虧損,說不定反倒能賺得更多呢。"
老道長頓時困惑地捋須:"這卻是什麼道理?"
"您想啊,"李沐眼中閃過狡黠的光芒,"對那些鐘鳴鼎食的世家權貴,我們大可以收取重金。他們最恐懼的,不就是萬貫家財還沒享儘就要撒手人寰麼?"
這番話說穿了世族的軟肋。那些膏粱子弟為了續命,一擲千金亦在所不惜。窮人的銅板要省著用,富人的銀錢卻專為買命而備。這世道向來如此,有人為三餐發愁,就有人為長生揮金如土。
李沐深知可以利用這個策略,從豪門望族和富裕階層身上獲取豐厚收益,再將所得用於救濟貧苦百姓的醫療開銷。
在這般不公的世道裡,總算能稍作平衡......
孫思邈聽完李沐的構想,不禁擊節讚歎:
"取富濟貧......"
"妙!實在是妙!"
"莫非這就是《道德經》所言: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老道長輕捋銀須,眼中閃過頓悟的光芒。
李沐聞言微怔,不曾想道家經典還能這般詮釋?
"正是如此!"
孫思邈的這番經讀,讓李沐深受觸動。
他更加確信這種取富濟貧的做法暗合天道,決心將其貫徹到底。
更何況那些世家大族本就是他計劃中要遏製的目標!
診療時多收診金算什麼?沒將他們拒之門外已是仁至義儘!
這些醫術革新本就是他指點、孫思邈實踐所得。
若真有骨氣,大可不來新唐醫院求醫!
收斂思緒,李沐轉向孫思邈和眾位醫者:
"諸位不必駐足觀望,隨我入內看看這座醫館可合心意!"
"其中還有諸多新式器具,需向各位演示用法。"
聽聞此言,孫思邈等人頓時精神抖擻,麵露期待。
如此氣派的醫館,實在令人心馳神往。
"小友先請!"
"老朽正想見識所謂科室劃分的奧妙。"
一行人步入嶄新的醫館,開始細致參觀。
與先前走馬觀花不同,這次李沐要詳儘解說每個區域的功能。
他指著寬敞的前廳介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處為分診大堂,負責導引病患至相應科室......"
"譬如腹痛者引導至消化科,若診斷有誤再行轉科。"
"外傷患者則直接送往外科處置,避免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