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分門彆類,既提高診治效率,又能維持秩序。"
孫思邈頻頻頷首,對這精心設計的流程讚歎不已。
隨後他們逐一參觀了各科診室、手術間、休養區域。
眾人如同初見世麵般,對每處設計都充滿新奇。
當李沐帶他們登上升降梯時,所有人更是震驚不已。
銀發飄揚的孫思邈難掩驚訝:
"神乎其技!"
"這方寸之間竟能載人升降,究竟是何原理?"
"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李沐早料到這精巧機關定會引發驚歎——
即便是見多識廣的老道長,此刻也難掩震撼之色。
大唐之人初次見到電梯這等跨時代的物件,自然驚詫不已。
這情形讓李沐靈光一閃,察覺到自己先前疏忽之處。
"倒是忘了!"
"尋常百姓不懂如何操控這電梯,難免驚慌,得安排專人負責才是。"
"不如增設一名電梯侍者,專司啟閉之職,兼安撫眾人情緒。"
——這便是電梯侍者的由來。
看似隻需按鍵開關的簡單差事,實則責任重大。即便是後世科技昌明之時,許多大醫館仍保留此職,足見其必要性。
思及此處,李沐愈發覺得醫館人員尚有許多空缺。
"除醫師、護工外,清掃雜役等人手亦不可少。"
"看來正式開張前,還需培訓各類人手。"
他這才發現籌備工作遠未完善。
好在當下對護工要求不高,隻需懂得照料病人即可,不似後世還需掌握紮針、測體溫等技藝,培訓起來倒也容易。
這正合李沐推廣女子立業的心思,護工一職便是個好開端。不過他還是有些顧慮,便向孫思邈征詢意見:
"道長請看,這醫館設施齊備,病患在此療養定比家中更見效。隻是若雇傭女子照料病患,不知是否妥當?"
顯然,這位醫道大家並非迂腐之人。
李沐計劃大規模培養醫者,更欲創辦專門醫學院廣收學徒!
隻因大唐醫事實在艱難,醫者稀缺至極,往往萬千百姓難求一醫。多少貧苦病患求醫無門,隻能臥榻等死!
欲改變大唐,必先扭轉此等慘狀。醫者,自是多多益善!
孫思邈聞言也是怔然。他雖醫術通神,卻從未想過廣授門徒之事,至今連個正經徒弟都未收過。
故而老道長不免遲疑:"李小友,醫者豈是說有就有?縱使老道日夜不休地,也教不出幾個啊!"
李沐卻從容笑道:"道長這是思路未開!若按您從前帶徒的法子,一人至多教導三五,自然難成氣候。"
"但若設立專門學堂,建立體係傳授醫道,莫說十人八人,便是培養十萬醫者也非難事!"
隨著李沐講述後世萬人醫學院的規模教學之法,孫思邈驚得白須微顫,雙目圓睜:
"建大學堂,批量培養醫者?"
"若真如此...往後大唐豈非遍地良醫?"
"哪來這麼多病人?這些醫者豈不要喝西北風了?"
在孫思邈的認知裡,醫者向來是受人尊敬的職業。
無論是醫術醫德,還是社會聲望,都享有崇高地位。有真才實學的醫者,不僅能懸壺濟世,更能贏得世人敬重。就像他孫思邈,連唐太宗李世民都曾親自延請。
但若依李沐所言,廣設醫館培養學徒,醫者的尊貴地位恐怕難以為繼。這尚在其次,最令人憂心的是培養出的醫者無病可醫,豈不誤人子弟?
李沐對此論調嗤之以鼻:
"孫道長多慮了!醫者怎會無用武之地?大唐三千萬子民,按百人配一醫,需三十萬之眾。這尚且不足,未來人口更增,我唯恐良醫不夠,何來過剩之憂?"
他心知後世科技昌明之國,每年培養十萬醫師,仍供不應求。大唐醫者稀缺,實因百姓無錢求醫的假象使然。正如那句箴言:世間百病,窮病最苦。
百姓發熱頭痛、魚鯁在喉、手足生瘡時,當真甘願硬撐?非不願也,實不能也。隻能求神問卜,或尋偏方自醫。若醫館林立,診金低廉,誰人不願及時就醫?
李沐不願見大唐繁榮昌盛,百姓卻依舊病無所醫。他要讓國庫充盈,更要培養良醫,使黎民看得起病!這才是真正的盛世氣象。
他正色對孫思邈道:"孫道長縱有妙手,能救百人千人,難濟萬眾。唯有多育良醫,方能使天下疾患皆得救治。我要救的,是整個大唐!"
這番宏願令在場醫者熱血沸騰。眾人齊聲應和:"願隨孫神醫共襄盛舉!醫者當濟世,更要醫國!"鼎沸之聲中,李沐看見眾人眼中燃起前所未有的光芒。
起初,他們隻是為能在條件如此優越的醫院行醫而感到欣喜滿足。
可當李沐說完那番話後,眾人忽然感到一股沉甸甸的責任,一種神聖而崇高的使命,悄然落在了他們肩上。
這非但沒有讓人感到壓抑,反而讓所有人熱血沸騰!
仿佛身為大唐醫者,本就該如此!
李沐對他們的高昂鬥誌十分滿意。
“很好!”
“胸懷天下蒼生,才是我大唐醫者應有的氣魄!”
“我看好你們!”
李沐相信,有這樣一群心懷崇高理想的醫者,大唐的未來必定無可限量!
而他所能做的,就是為這些踐行理想的人,提供最堅實的後盾。
“孫道長,諸位醫師,請放心!”
“新唐醫院設有專門的食堂,後方還建了家屬院,薪酬待遇也是最優厚的!”
“我李沐能力有限,但定會替你們解決一切後顧之憂,讓你們安心行醫!”
“至於後續需要培養的護士和醫師,我都會安排妥當,你們隻需按部就班即可。”
喜歡大唐:開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請大家收藏:()大唐:開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